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这是药物渗出还是静脉炎?你分得清吗?一文教你区分

护士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浙江浙江
4657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3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原创: 董明芬 

来源:护理时间 

案例讨论


近日,某病区遇到一个案例,患者是一个乙状结肠息肉术后患者,女性,72 岁,因为前一天刚做了结肠息肉切除术,需要经静脉输液治疗。

由于患者基础疾病多,患有高脂血症、胆囊息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常常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两上肢静脉条件很不好。

责任护士好不容易在患者手背上扎上了留置针,输液输到第 2 瓶,却发现在留置针上方竟然发红发白了。但奇怪的是,回血倒是很通畅,滴速也正常。

如果拔掉重打,不确定能不能打上,而且患者今天打好就出院。思前想后,责任护士最终还是把留置针留到输液结束拔除。

拔除后,发现手背上确实是肿了,虽然患者有感到局部胀痛,不过还能忍受。

img


好在今天输注的就是 2 袋液体,一袋是奥美拉唑,一袋是巴曲亭,药物对静脉的刺激性不大。

为了安全起见,责任护士在患者的手背上贴了水胶体透明贴,这样既能缓解疼痛,又能促进渗液吸收,避免局部感染。

处理方法:先对穿刺点皮肤消毒后,周边皮肤用酒精棉签进行擦拭,皮肤干燥后无张力固定水胶体透明贴。

img


为了避免手部活动影响固定牢度,可将水胶体透明贴边缘用剪刀剪出小开口。见下图黄色箭头所示。

img


出院前向患者做好宣教,告知不要在水中浸泡,如水胶体透明贴未起边,可以贴 3~5 天后取下。

问题是处理好了,但令大家感到困惑的是:

该输液并发症是静脉炎还是药物渗出/外渗?为什么手背明明肿了但回血还通畅?发生输液并发症时留置针还能继续保留使用吗?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静脉治疗并发药物渗出/外渗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

药物渗出/外渗的处理原则

药物渗出(infiltration of drug)

药物渗出是指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皮下组织,可引起组织的肿胀不适,但通常不会引起组织出现坏死等严重问题。

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 of drug)

药物外渗是指腐蚀性药液进人静脉管腔以外的皮下组织,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出现水疱、溃疡、坏死。

严重者需进行外科清创、植皮,甚至丧失肢体功能。常见的腐蚀性药物包括部分化疗药物和血管活性药,例如长春新碱、阿霉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药物渗出/外渗程度的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渗出分级标准进行判定,静脉输液外渗程度分为:

1 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 <2.5 cm,皮肤发凉,偶尔有疼痛;

2 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15 cm,皮肤发凉,偶尔有疼痛;

3 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 >15 cm,皮肤发凉,轻中度疼痛,伴有麻木感;

4 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有渗出,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 >15 cm,呈凹陷性水肿,中重度疼痛。


药物渗出/外渗的处理原则

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并记录。

处理要点说明:

1.当发生药物外渗时,用原针连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拔除 PVC,不宜用力压迫穿刺部位,标记外渗面积,拍照留存图片,根据药物种类性质给予冷(热)敷或采用合适的拮抗药等。

2.如出现水疱,尽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

直径大于 2 cm 的水疱,消毒后予针头从水疱边缘抽吸,避免表皮破损;不要在外渗部位的下方再次静脉穿刺。

3.做好相关记录,包括药物名称、发生时间、部位、导管类型、患者体征以及处理措施等。

4.当发生药物渗出时,观察肿胀程度,进行对症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药物渗出/外渗预防五步骤

与药物渗出/外渗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药物因素、疾病因素、血管因素、技术因素等等。

尽管我们慎之又慎,但药物外渗/渗出还是防不胜防,作为护理人员对于临床上容易发生药物渗出/外渗的高危人群还是要引起高度警惕。

药物外渗/渗出预防的五个步骤:

img


静脉炎的处理原则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在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 80% 可发生程度不等的静脉炎。

其临床表现为,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皮肤下出现红线,严重者可致受累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和结节。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目前已有许多评估量表帮助临床护士评估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常用的有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标准。

表 1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标准

img


静脉炎的处理原则

1.应拔除 PVC,可暂时保留 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2.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3.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处理要点说明

当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症状时,应拔除外周静脉导管;暂时保留 PCC,通知医生对症处理,包括:抬高患肢,减少活动,应用物理疗法局部照射,湿、热敷或涂抹膏剂等,如有脓性分泌物,应进行细菌培养。

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并记录处理措施及结果。

img


文献复习

众所周知,水胶体透明贴不仅仅可以用于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同样可用于药物渗出/外渗的预防及治疗。但对其的作用机制却不甚了解。

最后,我们来复习一下水胶体敷料在静脉治疗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

水胶体透明敷贴是一种以梭甲基纤维素钠为主要成分、含亲水的胶体敷料,厚度为 25μm,能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渗透和细菌侵入,但它能渗透水蒸汽,薄且有弹性,能顺应皮肤的移动,粘贴性很好,极少发生过敏。

水胶体透明贴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胶体透明贴可以吸收大量渗出物质和毒素,极大地缓解药物刺激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 同时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抵氧张力,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加速炎症的消退;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促进水肿、淤血的吸收,加快破溃创面毛细血管再生;

3. 增强白细胞功能和局部的抗菌能力,保护穿刺血管。水胶体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能保证局部组织正常的代谢功能。

参考文献 

1.廖容,高红,等.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在预防静脉泵注胺碘酮致化学性静脉炎中的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

2.洪中,李远珍,等.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护理研究进展. 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8).

3.郑丽敏. 小儿静脉输液渗出分级护理的制定与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5):4339-4343.

4.钟华荪,李柳英.《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5.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制定的《2016 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6.邢会荣,栾维丽. 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

回复58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