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干货整理|那些血细胞口诀(2.0升级版)——红细胞专题

发布于 2020-11-13 · 浏览 8741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18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子汉 推荐
icon子汉 已点赞


img


我相信大家在网上都看到过一篇关于血细胞形态的记忆口诀,在这里感谢原作者(具体姓名没有查到)。这里是以那个为模版的2.0升级版。你如果有兴趣可以比较一下,就知道为何是升级版了

今天我们先把关于红细胞的异常形态分享出来:

img


1、大小改变

(1)小红细胞

直径<6μm。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两者皆伴中心浅染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中心浅染消失)。

【记忆口诀】

小红小六为异型,缺铁贫血和地贫。中心浅染常扩大,血红蛋白难合成。 

(2)大红细胞

直径>10μm。中心淡染区消失。可能的形成机制:早期脱核的年轻RBC;叶酸及VB12缺乏;胞膜胆固醇/磷脂酰胆碱比值增高。常见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记忆口诀】

大红体大见巨贫,急性溶贫见其身。直径大于十微米,提前脱核所形成。 

(3)巨红细胞

直径>15μm。形成机制同上;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大小不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严重增生性贫血,如重症巨幼细胞性贫血。系骨髓造血紊乱所致。

【记忆口诀】

大小不均见增贫,巨幼贫血显增生;直径相差一倍多,造血紊乱是原因。


2、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

直径<6μm,厚常>2.6μm,似小圆球状,无淡染区。可能机制:RBC膜先天性或后天性异常而部分丢失。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小儿。

【记忆口诀】

球红细胞如其名,淡染消失厚度增;胞膜异常所导致,常见遗传和溶贫。 

(2)椭圆形红细胞

细胞呈椭圆形、杆形,两端钝圆,长是宽的3~4倍。可能机制:与细胞骨架蛋白异常有关。见于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25%)、大细胞性贫血(>15%)、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缺铁性贫血等,  正常人约占1%。

【记忆口诀】

椭红体长呈桶型,(我其实特别想说呈蛹形,怕你恶心)

骨架蛋白要变身。(我实在想不到更好的诗句了,凑和理解吧)

长径三倍于横径,常见椭增和巨贫。 

(3)靶形红细胞

中央深染,外周苍白,边缘又深染,呈靶状或牛眼状。可能机制:HB组成或结构异常;脂质异常。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尤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梗阻性黄疸,脾切除后,肝病。

【记忆口诀1】

靶红稍大扁而平,(厚度变薄。据江湖传说它以前也称扁平红细胞)

心缘深染似靶形。(心缘,这词看着很浪漫,然而很通俗,就是指中心和边缘)

黄疸肝病脾切除,常见各种低色贫。

【记忆口诀2】

靶红多见低色素,黄疸肝病脾切除。血红蛋白和脂质,代谢异常便可出。 

(4)口形红细胞

生理性淡染区呈扁平状,形似张开的嘴巴或鱼口。可能机制:细胞膜先天性缺陷,Na+通道异常,细胞内钠显著增高。见于遗传性口型红细胞增多症   (>10%)、溶血性贫血、肝病、酒精中毒。正常人<4%。

【记忆口诀】

口红似口呈扁平,胞膜缺陷内钠增。溶贫肝病偶可见,多见口红增多症。 

(5)镰形红细胞

细胞呈镰刀状、线条状或L、S、V形等。可能机制: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分子异常。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这个就不用刻意记忆了。 

(6)棘红细胞

细胞表面针状或指状突起,尾端略圆,间距、长宽不等。可能机制:磷脂代谢异常:胞膜胆固醇/磷脂酰胆碱比值增高。见于β-脂蛋白缺乏症、肝硬化、乙醇中毒、脾切除、慢性饥饿、神经性厌食。

【记忆口诀】

棘红有刺是特征,长宽间踞不等称。酒精肝病不进食,β脂蛋白缺乏症。(读的时候你可以把β读成B,不然就不押韵了,影响记忆效果) 

(7)锯齿状红细胞

细胞周边呈钝锯齿形,凸起排列均匀、大小一致,外端较尖。可能机制:膜脂质异常。见于尿毒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红细胞内低钾、胃癌、出血性溃疡。

【记忆口诀】

锯齿红,外端尖,膜脂异常致其变。尿毒症,丙酮酸,胃癌低钾溃疡现。 

(8)裂片细胞

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可能机制:RBC通过因阻塞而管腔狭小的微血管所致。见于 DIC、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严重烧伤。

【记忆口诀】

裂红破碎所形成,体不规则多样形;如帽似盔半盘状,烧伤溶血和内凝。

(9)泪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单向拉长,形如泪滴样或梨状。可能机制:红细胞含有海因小体;红细胞膜某点粘连拉长(海因小体,是红细胞内变性珠蛋白的包涵体。换种地球人能听懂的解释就是,它是附着在细胞膜上的一种变性血红蛋白颗粒)。见于骨髓纤维化、其他贫血、骨髓性贫血。

【记忆口诀】

泪滴红满天,常见是骨仙。(骨纤,谐音骨仙。有个词叫仙风道骨?你可以想象成是一位神仙。神仙的一滴泪红遍整个天空)

(10)红细胞形态不整

红细胞出现梨形、哑铃形、三角形、盔形等形态不规则变化。可能机制:原因未明,可能与化学因素或物理因素有关。见于感染或严重贫血,最常见巨幼细胞性贫血。

【记忆口诀】

形态不齐多态形,常见感染和巨贫;梨形哑铃或三角,粗制滥造所形成。(各种原因导致骨髓的粗制滥造)


3、染色异常

(1)低色素性

中心淡染区扩大,着色过浅甚至呈影形、环状。可能机制:HB含量明显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

【记忆口诀】

低色素红似环形,淡染扩大呈透明;膜薄或呈宫托状,缺铁贫血常增生。

(2)高色素性

中心淡染区消失,着色过深。可能机制:HB含量增高。见于于球形细胞增多症、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MDS 、红白血病等。

【记忆口诀】

色素增高红妆浓,淡染消失美无踪。溶贫骨增红白血,球形巨幼在其中。

(3)嗜多色性

呈灰蓝色或灰红色,包体略大,相当于活体染色的网织红细胞。可能机制: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残留有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在瑞氏染色下,红细胞胞质内全部或局部呈蓝灰色。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尤其溶血性贫血)。

【记忆口诀】

嗜多红蓝色不匀,核糖体在胞未成。各种增贫均可见,明显增多为溶贫。

(4)细胞着色不一

同一血涂片RBC色素不一致。可能机制:HB充盈度偏离较大。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记忆口诀】

着色不一见铁粒,充盈偏离HB。


4、结构、排列异常

(1)豪焦小体(Howell Jolly小体)

红细胞1~2μm内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不等。可能机制:核碎裂或溶解后所剩参与部分常与卡波环同时存在。见于脾切除、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记忆口诀】

豪焦小体粗粒形,核溶不全所造成。体圆色呈紫红色,无脾红白溶巨贫。

(2)卡波环

细胞质内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环形或8字形。可能机制:核膜或纺锤体的残余物;胞质中脂蛋白变性。见于铅中毒、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脾切除。

【记忆口诀】

卡波氏环圆圈形,核膜残留脂变性。色红偶呈8字状,常见中毒与巨贫。

(3)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胞质内灰蓝色点状颗粒,形态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可能机制:金属损伤RBC膜,使嗜碱性物质聚集、变性;HB合成时原卟啉与亚铁结合受阻。见于于重金属中毒、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各种原因的增生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记忆口诀】

碱性点彩砂粒形,色蓝带黑嗜碱性。铅汞中毒常出现,或见增生和地贫。

(4)有核红细胞

可能机制:代偿性释放或释放功能紊乱。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急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MDS 、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转移癌等。

【记忆口诀】

有核红,乱释放,一贫二白骨髓伤。(一贫二白,贫血和白血病,应该能理解吧。骨髓伤指的是各种骨髓性疾病)

(5)缗钱状形成

RBC叠加,如缗钱状。可能机制: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高(二者带正电荷),减弱了RBC(膜上带负电荷)间相互排斥力。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M)、巨球蛋白血症(异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记忆口诀】

成红缗钱状形成,多个重叠成串形;骨髓瘤病常出现,或见异蛋白血症。

记忆方法二:

高纤维蛋白血症不用说了。MM是“美眉”,你懂得。还有一个是巨球蛋白血症,可以想象成一个“巨大的鸡蛋”。然后和 缗钱 联结起来。——一个美眉脖子上挂着 一串铜钱 买了一个巨大的鸡蛋。

(6)红细胞自凝

RBC凝集成堆或成团现象。可能机制:冷凝集素或免疫性因素。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最后这个,留给你来发挥吧。然后把你的方法记得告诉我


红细胞就这些,后面会为大家呈现其他血细胞的记忆口诀,敬请期待!

之前在我的教材《临床检验基础趣味记忆法》第一章中首发,这次单独摘录出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 2021-11-06 · 浏览 8741

5 274 5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