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阳的定义由来!
术业有专攻,爱斯基摩人的词汇里有20多种白色,这说明爱斯基摩人对白色的敏感区分,而中医是能量医学,对能量也有着非常高的敏感性,中医三阳经是三种能量属性。
内经里最明确的三阳定义,是以人迎血流量确定的,人迎一盛是少阳,二盛是太阳,三盛是阳明。这隐含着三种能量效应,并且有着明显区别!血流量与热能在身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是呈正比的,也是针灸所说,是动,则病,发热的含义。
1、少阳经,就是热性物质主导的热能,典型物质为胆碱,为乙酰胆碱在胆碱酯酶作用下的产物。也是口苦等根源。当然热性物质还包括吗啡、阿片肽、内啡肽、嘌啡、血清素等内在热性物质,辣椒、生姜等外在热性物质。这种热能形式就是干燥,有些是潮热。典型药物是正面的黄连,负面的是柴胡、甘遂。
2、太阳经,这个是肾上腺素为代表的能量,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前列腺素等,这是寒性物质,刺激α、β受体,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能够产生脂肪降解、糖分代谢等热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这个热量高于热性物质,位居热能效应第二位。体表表现为毛孔紧闭,这是一种β受体作用。典型药物是附子,负面的是黄芩。
3、阳明经,这个是甲状腺素为代表的能量,包括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它是主动生热物质,通常中医叫做脾胃之气,实质是甲状腺作用,甲状腺素能够提高基础代谢,增加摄氧量,实现高氧耗,高代谢,是对人体消耗病态增大的一个产物,热量最高,产热能力最强,表现大汗出。典型药物是正效应的人参,负效应的是知母。
中医脉诊是一种人体支撑体系的体现,包含生物电和营养供应两种属性的判断。中医对这种判断也是细致入微的,可以和爱斯基摩人对白色的敏感媲美。
三阴经为对应产生,判断四肢与大脑哪个血流量大得来,脑不是能量调控器官,也是生产器官,消耗大量的血糖。而十二正经根据效果不同,划分而成,也是刺激实验的结果,能够大致代表问题。这就是中医六经的由来。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