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RBM基于风险的监查在中国是否适用?前景如何?

发布于 2020-09-27 · 浏览 1341 · IP 新加坡新加坡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2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如题,想邀请大家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谈一谈RBM 在中国执行的难度和前景?本人水平有限,先抛砖引玉说一两点。

首先基于风险的监查在中国新版GCP中得到了正名,虽然这个概念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被FDA提出,但是似乎从未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执行流程供大家参考。每个公司,每个人对于RBM的理解也相差甚远。根据个人的理解和经历,RBM其实在100%SDV及SDR的国内环境下很难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个人还比较看好这个方向,毕竟随着临床试验在中国的发展成熟,我们还一直使用现在的方式方法做质量和进度管理吗?是否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呢?我个人觉得目前的关键是基于已有的临床试验经验和适应症领域,总计一些关键的风险因子,帮助我们在试验初期就指定质量和管理方面的风险计划,落实到各个风险因子上,然后根据这些风险因子在临床试验进程中的变化趋势,指定和调整监查计划。做到有目标,有侧重,有效率的监查。请各位前辈各抒己见,谢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341

1 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