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从SCI小白到成功发表,一个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SCI之路,心得体会分享!

发布于 2020-09-22 · 浏览 2.3 万 · 来自 Android · IP 湖北湖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3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写SCI不难,主要是要付出行动!我是一个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SCI之路。

我是临床专硕研究生,课题做的是临床方向的,我们医院没有做科研,发表SCI的条件,没有人教我怎么去写,周围也没有会写文章的大佬可以帮我。所以可想而知其难度是很大的。在我写SCI的过程中都是独立完成,尽管辛苦,但是最后自己还是掌握了这项技能。

我的研究生课题是我导师找的一个临床课题,课题不能说新颖,但也不是老掉牙的东西。国外有人发过,但是发的不多。

当时导师让我做这个的时候,其实我和导师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也都不了解。不过从那个时候我就一直在看英文文献,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启发。但当时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四级都是勉强过的,不过好在有有道词典翻译,阅读起来大部分都是能读懂的,但是也有少部分读不懂,那个时候只能慢慢摸索,我记得有的时候一句话读不懂的时候要在那里摸索半天。

但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第一,纳入标准很严格,由于纳入标准严格,我发现很多病人都不能纳入,当时每个月也就几例能够纳入。第二,我们没有设备,没有软件,每次做手术我都要亲自去其他的科室借设备。由于进度很慢,那个时候我研二,每天急得觉都睡不好,总害怕做不完课题了,毕不了业了。有的时候我睡觉还吃过安眠药,半夜睡不着又爬起来看SCI论文。

研三11月份的时候中期检查我课题还没做完,那个时候还受到了批评,觉得我没有认真做课题,当时我也很委屈。

12月份的时候大家都建议我把数据编一编,尽早把文章发出去保证毕业。但是我本来就是一个求实的人,我想把课题做完,发一个好点的杂志。所以我加快了进度,一边看SCI文献,一边做课题。

在2月中旬的时候,才算是把所有的课题做完,但是3月中旬学校就要求交毕业论文了,当时我才动手去写。不过好在我基础打的比较牢,在研二的时候就把医学统计学通读了3遍,还读过很多文献。当时我每天晚上8点钟开始写,一直写到晚上3点。然后每天早上睡到中午起床(当时疫情原因隔离在家不上班)。不知道为啥,写文章真的要灵感,我早上下午都没灵感,就是晚上有,可能白天家里太吵了。天天熬夜写,一个月不到,我就把这我的毕业论文写完了。也交上去了。

但是毕业论文还没有写成论著,我当时就在想到底是写SCI还是写中文的。当时由于我们医院本来就很少有人发过SCI,当时我的导师就让我发个科技核心。但是我又觉得不甘心,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多只是发了一个科技核心。而且通过我做课题期间看过的国外期刊,我发现他们在我课题这个领域是比中国发展落后一些,我觉得可以发英文SCI。

行动很重要,而且也是最困难的。当时下这个决定,已经是3月底,我也开始在科室上班了。每天6点下班回家,玩到8点就开始写,一直写到凌晨2点。我找了四篇和我文章相似的高分SCI模仿着写,后来又觉得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重复率又太高了,于是我找了大约10篇和我文章相似的SCI。去仿写,每句话仿写的时候还要改句式。当时我的英语水平很差,都是用的有道翻译,有道翻译有的时候也翻译不准确,我还要对照别人的SCI文献去一句一句的改。然后迷迷糊糊的总算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都写完了。

写完了准备投稿,发现太难了,完全不会。而且论文也只是一个总体框架。然后我又把以前在丁香园180块钱买的如何写SCI论文的课程又看了一遍,自己在家里摸索。自己学会查重,然后第一次查29%,后来自己又改了一些内容,把查重又降了一些。然后自己做表格,作图,写图著。一整个流程其实不难,但是当时真的觉得很难,因为没接触过。我记得当时注册杂志的账号都弄了两天,不会弄。一个人啥也不会,也没人教。杂志社的投稿要求一长篇字,我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翻译,翻译了一整天才大致弄明白杂志社的投稿要求是啥。

然后我找了一个二区的杂志,是我们泌尿外科的专刊,其实我根本没有抱任何期望,我就是看这个杂志审稿挺快的,我想的是让他给我拒稿了,我好看看什么审稿意见,然后再修改了投1分的杂志。这样1分的杂志投起来就有希望一些。

但是没有想到,一审回来了,三个审稿人给了意见并不多。第一个审稿人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第二个审稿人要求语言润色,第三个审稿人要求附上视频,还要英文母语配音。于是我按照审稿要求回答了第一个审稿人的问题,请专业的公司帮我润色(花了我2000块钱的润色费,当时自己很迷茫,想如果润色了没录用2000块钱就打水漂了),第三个审稿人的意见我重点说一下,当时做课题的时候幸好我多留了一个心眼,当时做的课题视频都不完美,我每次做都要收集视频,我每做一个就要对比视频,所有的手术视频我都收集在,我这个人就是要追求完美,所以我收集资料都很重视,必须要科室老师把视频拍好,不过科室老师对我也很好,每次很支持我录视频。当时第三个审稿人要求视频,我在官网上看视频要有日期,还要有英文配音。要是当时我没有保留那么好的视频,后面补可能也是没用的,因为要求视频要有日期。然后我英语不好,我请了一个英语比较好的老师帮我配了一下音。然后就又投了出去。

没想到的是,投出去之后7天接受了,然后录用了。这是我绝对没想到的事,我当时想的就是发个1分的水刊练练手的,没想到会发这么好的杂志。

然后,我总结我的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确实很重要,我老板给我选的题目,我阅读了相关的文献觉得确实可以写SCI,确实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我还可以有相应的创新点。另一个重要的是,多分析课题,多看这方面的文献,把这方面的SCI全看了,然后就可以找到创新点。然后就是把课题做严谨,让别人找不出问题,这方面就要多看统计学和高分SCI了。实则你看多了会发现高分SCI做的就是比低分严谨多了。

第二,打好基础很重要,虽然当时自己很迷茫,但是我做了几件事。我自学医学统计学,能熟练掌握基本上所有的统计学方法,除了上课时的老师,我没有其他的老师。我都是自己看书,自己钻研,自己在网上搜相关视频自学,现在基本上也可以称得上是统计学大师了。自学写SCI方法,网上有很多课程,丁香园就有,我还买过课程,180块钱,啥课程我都听,只要我觉得有用。没有一个人教过我写文章,都是我自己在网上搜的课程,互联网时代,资源都是在网上可以找到的。第三,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先读中文的,我估计大约读了300多篇中文文献,然后也试着仿写他们写,写了几篇去投核心,然后就被拒了,然后写的几篇中文的都没投了,放在那里。后来我反而觉得发SCI比发中文核心还简单,因为中文核心很多都是关系户。后来基本我只看英文文献了,开始的时候很难。我记得我看第一篇SCI的时候要一天,现在我看一篇,只要10分钟左右。这些都没有人教我,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慢慢自己多看出来的结果。我看了大约150多篇SCI吧。

第三,就是做课题的时候严谨一些,一定要做到最好,不要觉得辛苦就随便做做,数据资料一定要收集齐全,保存好,丢了就没了。我记得所有的资料我都亲自收集,然后我怕丢了,把资料存到电脑。U盘,然后又发到网上。我想我这篇文章之所以会被这么快录用,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我数据收集的比较全面,也比较细致,特别是视频。

第四,既然想好要写SCI. 那么文章的格式是必须的,我这个人喜欢做到精益求精,我会看我投稿的杂志都是什么形式的格式,我引用每一篇参考文献都是自己复制粘贴后一个字一个字对,看有没有格式错误。写完后要尽量保证自己的论文从标题到参考文献都是格式正确的,而且是符合杂志社标准的,所以学习写SCI格式也很重要。之所以我第一次发一篇二区的SCI第一次就中了,我觉得还是我平时的积累和严谨吧,我的文章大到统计学,小到格式都不会有错。还有我也不会引用比较差的文献,要保证引用的文献是这个领域比较权威的杂志。然后就是英文文献必须润色,不润色是不行的,再厉害也不是外国人。

第五,就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行动。当时自己说要发SCI的时候自己就觉得很遥远,没有底气。因为没写过,没发过,啥也不会,也没人教。但是尽管这么难,我还是在一个月完成了。回想起来,其实也不难,正是应了那句话。万事开头难。所以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觉得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的时候,Just do it. 你会得到收获的。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3 万

92 1716 57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