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其它】臀大肌皮瓣

发布于 2020-08-13 · 浏览 4855 · IP 吉林吉林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7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臀大肌是臀部最大的菱形肌,位置表浅。主要营养血管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属于双血管蒂型。临床上可根据需要而形成多种形式的肌皮瓣: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臀大肌下部肌皮瓣、全臀大肌皮瓣、臀股部肌皮瓣。臀大肌皮瓣邻近骶尾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带蒂转移主要用于治疗这些部位压疮,游离移植可做乳房再造。由于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可一期修复巨大压疮创面。术后肌肉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组织结构的粘连,是治疗这些部位常用的肌皮瓣。分为上半部及下半部肌纤维束。上半部与下半部浅层越过大转子,连续于髂胫束,下半部深层肌束止于股骨臀肌粗隆。

臀上动脉分为深浅两支,深支供养的是臀中肌及臀小肌。浅支在梨状肌上缘及臀中肌和臀中肌后缘浅出,在臀大肌深面入肌,外径大约为3mm,有两条伴行静脉。主要供养臀大肌中上半部。
臀下动脉即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末支之一,出梨状肌下孔想后形向外下方,发出分支至臀大肌中下部。考虑臀大肌功能,最高选用臀大肌上部皮瓣,因为下半部分在功能占主导地位,保留下半部分几乎不会导致髋关节伸展功能受限。


img


img

梨状肌起自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上下各有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


img

1.臀上动脉:经梨状肌上孔分成深浅两支,深支在臀中肌深部面滋养臀中肌臀小肌等,浅支在梨状肌上缘和臀中肌后缘之间浅出,在臀大肌深面分支入肌,浅支在梨状与臀中肌间隙穿出后分成数支呈扇形分布至臀大肌上半部,浅支动脉出梨状肌上孔处外径大约为3mm,伴行静脉大约1-2支,。供养中上部臀大肌,髂后部及邻近皮肤,并有分支与臀下动脉吻合。进入臀部后即分为深浅两支。行于臀中肌深面,

2.臀下动脉:后者与臀下神经伴行经梨状肌下缘穿出后,肌支支配臀大肌下半部,皮支在臀大肌下缘穿出后供养股后侧皮肤。两者在肌肉内有丰富的吻合。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皮瓣设计:旋转点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上1/3交点处。在连线上方,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轴点至皮瓣远端大于至创面最远端距离。

手术步骤:行皮瓣蒂部及上部切口,寻找臀大肌及臀中肌间隙。显露臀上动脉浅支,确认血管进入皮瓣区后切取皮瓣。在滋养血管周围保留臀大肌纤维,保护血管蒂。皮瓣旋转180°,修复骶部创面。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皮瓣的设计:沿臀大肌上及外侧缘设计全臀大肌肌皮瓣,皮瓣起于骶部压疮上部,沿臀大肌上缘向外,在转子上方弯向内,至大转子及坐骨结节之间,用于修复骶部压疮。如合并有大转子压疮,可将皮瓣向下延伸至股后部,形成全臀股部旋转肌皮瓣。

手术步骤:先做皮瓣外上方切口,在臀大、中肌之间间隙钝性分离,由上向下完全掀起肌皮瓣。将臀大肌从髂后上棘和骶骨附着处切下。为增加皮瓣旋转角度,需结扎,切断臀上动脉浅支,形成以臀下动脉为血管蒂的臀大肌肌皮瓣,向内旋转修复骶部创面,或同时修复骶部及大转子处创面。

文章转自甘肃省人民医院 烧伤科 马捷

最后编辑于 2020-08-14 · 浏览 4855

4 130 1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