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6 个晨交班易犯错误,你注意过吗?
「听完你们夜班的交班,我实在不明白为何 15 床患者突然病情变化,夜里三点就放弃回家了,哪位医生或护士来补充一下?」科主任严肃地看着夜班医护人员。
顿时,现场的气氛变得异常安静,值班监护护士尽管给予了相关补充,但均是科主任问一句,就回答一句;值班医生也需要不时地查看移动护理车中相关阳性报告来回答主任的疑问。
「为何从你们交班中获取患者重要病情信息这么难?唉!」科主任有点恨铁不成钢。
案例分析
笔者从本次夜班医护人员的晨交班的表现中总结了出了几点交班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相当部分医护人员一般只做病情变化后的结局交班,整个病情变化的过程交代不清楚。
2.医护人员对病情处理交班过于简单,病情处理后的效果评价未交代清楚。
3.一些医护人员很少交代患者专科疾病,尽管患者正在重症医学科接受器官支持治疗,但交班中难以较完整了解患者是因为什么入院重症医学科,患者入院时的阳性主观指标或客观指标是否有所好转。
4.个别医护人员交班中偶尔使用非医学术语,让人质疑其医学功底。
5.某些医护人员对患者重要阳性体征关注度不够,以致于答非所问。
6.对于患者病情变化的处理,部分医生、护士过于依附诊疗指南,难以抛出个人的建议。
如何做好晨交班?
一次高质量的晨交班不仅可让现场的医护人员轻松获取到想要的信息,而且会让人对你诊疗、护理水平刮目相看。你准备好了吗?
笔者认为晨交班采取 SBAR 汇报模式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缺陷。何为 SBAR 汇报模式?
S(situation 现状):描述患者床号、姓名、入院时间、主要诊断及不适主诉,患者相关症状、体征。
B(background 背景):描述患者什么情况下出现不适(什么手术或其他有创操作后),已做了些什么处理。
A(assessment 评估):结合患者异常反应,阳性报告,评估患者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目前问题还未确定,还可能出现其他问题。
R(recommendation 建议):对患者可能存在问题的建议,包括建议医生及建议护士。
虽然 SBAR 汇报模式浓缩起来仅简单的八个字(现状、背景、评估、建议),但笔者认为,若要达到较好地运用 SBAR 晨交班汇报的目的,其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医护人员而言,尤其对于低年资医护人员,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它要求其具备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否则在 A(评估)和 R(建议)两步定会遇到交班困难。
因此,要想熟练运用 SBAR 晨交班汇报模式,需要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1.不间断地进行 SBAR 汇报模式的培训,全科护士从内心深处接受该汇报模式。
2.护士交班前至少花 5 分钟按照 SBAR 顺序对该患者 24 小时病情变化做好整体了解。
3.低年资护士早期可能对 A、R 步把握不当,应多请教高年资医护人员,日常工作多总结,多思考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及依据。
4.护士即使在运用 SBAR 模式交班过程中出现中断现象,也应该被鼓励。这样会让护士树立起坚持使用该模式交班的信心。
SBAR 汇报模式不仅可用于晨交班,也可用于医生之间、护士之间对患者的病情交接中,更常用于护士给医生的患者病情汇报中。
经常使用该模式汇报,医护人员可直击交班主题,. 避免交班废话,可完整把握好患者信息,很好地体现交班人评判性思维能力;可切实做好患者的顺利交接,确保患者连续性护理,使其安全过度到后续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宁,丁慧芳,薛萍,等.SBAR 沟通模式在 ICU 老年患者护理晨交接班中的应用 [J]. 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9):1762-1764.
(来源:护理时间)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