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年会回顾】儿童顺规性散光必须低矫

发布于 2020-05-25 · 浏览 1.1 万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icon花猫0529 已点赞

今天听了眼视光界泰斗褚仁远的一场讲座,短短十几分钟,受益良多。听得出老爷子是一个十分严谨的人,讲座全程都让我感觉到他在表达一个思想,恨铁不成钢。


老爷子列举了很多儿童验光配镜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还分享了他多年来的很多心得。对号入座后,发现平时确实是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其实验光配镜挺深奥,我一度被整的很蒙圈,为什么呢?如果你有个配镜处方的疑问,去问不同的老师,给你的回答虽说不是南辕北辙,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时候我想你内心估计也是崩溃的吧。


造成这种情况,我觉得还是我们没受过规范的眼视光教育的结果。现在医院里眼视光医学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眼科医生在做,而欧美、日本早就是眼视光专业的天下了,眼科医生就看看其他的眼病就行。


虽然满大街都是眼镜店,但近视率逐年上升,可想而知我们的眼视光力量有多么的不足。


还说褚老爷子的讲座,确实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儿,一上来就批判社会上的浮躁氛围,还亲自去考证毛主席究竟有没有说过“视力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话,结论是没有。


他在讲配镜前还强调了一个概念,就是旁中心远视离焦概念,感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检索2005年smith的婴儿猴实验,这个实验的得出了两个结论,一个是周边形觉剥夺能引起近视眼,第二个是屈光状态的改变不依赖中心视觉。什么意思呢,第一个结论就是视网膜周边远视离焦概念,就是给一个正常视力的儿童带个-6.00DS的眼镜,一段时间后会多出来一个不低的近视度数。第二个结论是说给一个正视但黄斑完全受损的儿童带个-6.00DS的眼镜,过一段时间仍会多出来一个不低的近视度数,但黄斑正常周边网膜完全受损的儿童则不会增加很高的度数。说完这个概念,老教授又开始批判,有的人不懂装懂,给病人说视力表提高两行就是近视好些了,涉嫌诈骗。听起来很好笑,视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这也是弱视训练的理论基础,这个概念也有验光配镜的人能搞混,也确实很悲哀,不是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反正咱不会这么说就行了。


然后老教授又强调了一遍屈光不正的概念,课本上都有就不赘述了。他还叙述了一遍儿童眼球发育的变化。这些数据有时候真的一下想不起来,后面也会用到,在这里列出来,再加深下印象。


  • 3岁前是快速发育期,眼轴由16mm增加到19.5mm
  • 3岁到18岁是慢性发育期,眼轴由19.5mm增加到23mm

img

验光是所有眼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这个大家估计都深有体会。而且验光不良就可能会导致光学离焦性近视和形觉剥夺性近视。


老爷子的观点是,要决定屈光状态必须采用睫状肌麻痹验光,也就是我们说的散瞳验光。因为有人做过研究,睫状肌麻痹下远视漂移量,比睫状肌麻痹前有极显著差异。而且年龄越小,漂移量越大。说明什么呢?说明年龄越小,调节能力越强。


然后开始敲黑板,老爷子给出了他的一些配镜处方意见。


  • 检查眼位:内隐斜近视低矫,远视足矫
  • 保持主视眼不变:外隐斜近视足矫,远视低矫
  • 检查调节与AC/A:过高近视低矫,远视足矫;过低近视足矫,远视低矫
  • 双眼调节要平衡
  • 注意散光轴向:顺规低矫,逆规与斜向足矫


老爷子着重解释了儿童为什么要顺规散光低矫。

他把正常人眼比作西瓜,把散光眼比作冬瓜。儿童眼球壁质软,在看不清楚时眯眼会挤压眼球,导致本没有散光的西瓜眼球变成横放的顺规散光冬瓜眼球。如果这时候按测量散光结果足矫给他戴上散光镜,他的眯眼症状会改善,顺归散光自然也就减小,但这时的散光镜又不适合他了,所以要低矫。


他还从另外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儿童顺规散光要低矫。85%的儿童散光都是顺规性的,70%的老年人散光都是逆规性的。因为角膜、巩膜不断被氧化变硬,儿童散光都有从顺规到逆规的发展趋势,所以要低矫。


老爷子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的微信订阅号上忘了写,在这里补上。他的习惯是临床上碰到儿童顺规性散光的,如果散光度绝对值小于1.50D就减0.25D,如果大于2.00D就减0.50D,如果介于两者之间,就看前面的球镜度数,前面的球镜度数大,后面就少减点,前面的球镜度数小,后面就多减点。他也说了这个纯粹是他个人经验,还需要循证医学论证。


老爷子还异想天开说起了外星人的眼,说外星人眼要是竖着那就要再研究了,还煞有其事的弄了个外星人的卡通图,我觉得他可以研究下二郎神的竖眼……


最后老爷子出了几道题:

1、下述验光度数,哪个是顺规性散光:

A、-2.00DC*180

B、-2.00DC*90

C、+2.00DC*90


这个没难度啊,大家都会,AC都是横着的冬瓜。


2、下述验光度数写法,应推荐哪种写法:

A、+1.00DS/+1.00DC*90

B、+2.00DS/-1.00DC*180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了啊,我怎么瞅着都行。老爷子给出答案,推荐B写法,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综合验光仪上散光没有(+)标志,电脑验光仪一般也没有。但这不是重点,主要原因是第二种写法容易展现出儿童是否存在生理远视屈光度,让你下眼镜处方时少费点脑细胞。


3、一位8岁儿童,眼位正位,调节正常,调节麻痹眼光度:+1.50DS/-1.00DC*180,下列哪个处方更正确:

A、+1.50DS/-1.00DC*180

B、+1.00DS/-0.75DC*180

C、0/-0.75DC*180


看到题目更正确三个字,我就知道有坑,A是足矫直接pass,BC区别就在球镜,前面说过了8岁孩子生理屈光度+1.25D~+1.50D,那保留生理远视,就是C了。


4、一位3岁女孩,眼位调节正常,调节麻痹眼光度:+1.75DC*90,出现三种处方,哪个正确:

A、+1.75DC*90

B、+1.00DS/-1.50DC*180

C、-1.50DC*180


首先知道3岁,生理屈光度+1.75D~+2.00D,然后换算下:+1.75DC*90=+1.75DS/-1.75DC*180,A没有保留生理远视肯定不对,C既保留了生理远视又低矫,是最佳。老爷子说B是等效球镜代替,也有道理,我没搞懂哪儿有道理了。


特地去查了下,褚老爷子年轻时去过日本进过修,去过苏联进过修,去过美国进过修,现在已经81高龄了,仍然在坐诊、讲座。真乃我辈之楷模……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1 万

26 389 7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