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能量学》之传染病篇
第十章、人体修复机制(即免疫机制)
文章较长,望耐心读下去!《逻辑能量学》是最先进的中医研究,由于精力所限,陆续发表考证系列,望关注更新!
免疫系统是不能识别病毒细菌、淤血、正常细胞坏损、身体废物之间差异的,所以人根本没有所谓的免疫系统,而是修复和维护系统。清除的东西人体识别也不过是废物而已。人体这个特性保持了与微生物斗争的历史。
一、伤寒与炎症属于同一病症的不同状态。
客观公正的讲,细菌研究是西医的王牌知识(其余都是垃圾)!是一个强项,也是物质医学的一个分支,是西医挤压中医生存空间的一个核心手段!也是除环境能量因素外,一种致病机制(但它不代表全部),但细菌不代表致病的全部因素。就像吴又可认为伤寒不能代表戾气的。细菌病可以具有器质性病变和能量性病变,这是不同的病症。所以要进行区分。
人体生病的病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就是细菌、外界环境(物质的和能量的),内因就是本身能量体系的问题,中医的外感病为风寒暑湿燥火加邪病,温病派、寒凉派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学派。而西医把很多疾病与病菌、病毒等微生物联系起来了。而人体抗病毒能力是通过历代的群体免疫完成。实际人体是最好抵抗细菌的最好办法,没有药物会比免疫对抗的病毒更多。
这里要说伤寒、肌体损伤与炎症是同一疾病,是不同发展状态的不同表现,这里中西医保持了高度的统一状态。伤寒(炎症性初级损伤)是初级阶段,这个处于潜伏期。炎症(发热)是后期状态,为发病期,导致的是细菌滋生。外在表现为神经系统射电引起的发热。如果细菌是诱因,那就是直接到后期状态。表现为中医的风湿病,西医就叫关节炎!前期就是潜伏期,后期就是发病期,具有发热,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就是身体反应结果。
能量因素对组织的破坏是可以预见的,有可能是神经电,有可能是离子流,也有可能是溶酶,也有可能是自由基,也有可能是酸质溶液,这些东西会破坏人体组织,烂嘴、牙龈肿痛、疮等都有可能是这些情况的作用,只有被破坏的组织才有可能被细菌感染,所以,有些时候细菌致病不是最初原因,而组织破坏是原因。其中肺炎致病就包含酸性肺炎。
有人说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他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建立在病毒基础上的,本身就是微观科学,他就很难成为体系化的医学。所以较为繁杂,诊断较困难,科室分类这么多。这就是西医的弊端根本所在。
那么,人类高烧到底是上火还是细菌致病呢?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根据逻辑能量学原理,这是神经电免疫的理论,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病菌刺激神经导致神经发射电能,导致该位置产生发热效应,病灶大多数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效应器,诸如腺体、扁桃体、肿大部位等。而很多的神经弱电水平,导致体温上升,刺激的细菌的活跃性。所以上火和细菌是同时存在的。而强壮的人有强大的神经系统,才会抵抗力这么强。而最高级的蝙蝠、电鳗、蛇等拥有更强大的神经系统。
细菌和伤寒是诱因,神经能释放是主因,不然就不能解释细菌破坏的是局部,却有很大的肿胀!实际上细菌病和寒性病本来就是一个病,细菌就是寒性的(表现为酸性),“伏寒化温”没什么问题,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胃酸性肺炎,酸性就导致了肺炎,这和细菌导致肺炎非常相似!所以说,中医伤寒和细菌炎症是同一样病,酸类伤机体细胞导致炎症,伤害人体本身疾病状态。温病类似,人体强健导致神经射电异常就导致温病!
这里化学损伤性和细菌损伤,包括肌体损伤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所导致的疾病也是一致的,修复机制就是免疫机制!放射性肺炎就是典型症状!放射损伤正常细胞,从而导致人体修复和抗病毒侵袭的机能下降,导致炎症下降。大多数的神经官能症是因为神经射能不足,包括烂嘴、感染等都会因为神经射能减少,免疫力和功能性受到影响导致的。
风湿症(关节炎)是神经电治疗的天敌,消灭和缓冲神经能量的一个途径,风湿病就这样来了,细菌也开始滋生。正常状态下,膀胱是神经能的一个好去处。
而病菌和病毒的发现是西医的最核心手段,也是他能够挤压中医生存空间的关键,如果中医吸纳病菌治疗手段,西医将无用武之地,这里将会完成中西医的结合工作。总体说来,免疫系统的活力和人体能量水平成正比的。或者说神经射电激活了免疫细胞,细胞因子释放就是这个原因。带状疱疹的免疫衰弱是因为神经射电异常!
神经维护着人体系统的运转,检验着阻止运转的因素,细菌就是这种破环性因素,人体对细菌的识别是运转性的识别。
二、整体逻辑与免疫机制
1、一致性:
或许人体根本不存在免疫机制,或者说人体免疫机制只有粘液一种。人体在能量逻辑上要取得一致性,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基因就是这种东西,我说过人体年轮现象,基因就是人体年轮,能量因素介入了基因的形成,并以基因的方式传承下来。在免疫系统里。血型就是一致性的体现。
这种一致性从细胞分化就开始了,因为分化的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相通的规则,影响这种一致性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觉察出来,没有这个本领,就不要成为生命,或者称为单细胞生物。这个有序性是多细胞生物形成的基础,并且具有运动的有序性,中医对这个关注比较多,中医就有外雍肌肉的说法,这就是一种有序性打破的说法,是人体能量体系和能量规则变弱的结果。
对人体有序性的研究类同与基因,但比基因研究跟重要,要把基因研究和人体有序性(整体能量规则)进行对比。这也可能是一种同气连枝行为,免疫识别与免疫应答,是一种细胞的属性判断。期间能量行为需要进行研究确定。
同类族属的相互感应是形成一致性的关键因素,也是免疫识别的基础。这种感应存在于基因之中,这就是免疫应答的基础,细胞也没用这么智能,只不过是能量属性判断!
2、排外性
有条件的供能,并保护稳定的肌体不被伤害的能力可以称为排外性,限制酶的作用是典型的排外机制,可以把外来的物质当做燃料水解,又能够保证内部的DNA不受侵害,这就是生命特有逻辑,也是生存本领。T细胞也可以看成排外机制,他在人体修复机制中也具有意义。肺部纤毛结构、咳嗽等都是排外措施。
还有的排斥反应有,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还有孕期反应,这是一种外在规则的介入,受到来自肌体抵制的结果。
3、共存性
生命自打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摆脱与微生物共存的模式,也就是说人与微生物共生的,只有共生机制被打破,才会导致疾病。多细胞生物体对抗着单细胞的入侵。粘液质免疫就是人体与细菌共存性的体现,粘液质是排除和消灭细菌的一种方式,粘液质能够与寒性物质结合,抗原的结合都属于机械排外的机制。只要把细菌控制在一定程度,那么就不会产生发病,存在粘液内,一旦细菌侵入正常细胞群,那么神经就会发现,就会产生排斥反应。
4、适应性
人体免疫过程就是与微生物的互动史,由一代代的微生物进化,被人类适应,然后又开始群体免疫的过程,人体能够抵抗这么多病毒,就是大小瘟疫群体免疫的结果。记忆细胞就是在免疫过程中形成的新的能量规则,人体为了保证身体和谐,对免疫过程进行记忆并固定,形成适应性,也就是免疫性,很多的不容易生病的病人反而生病比较重,就是因为他的适应性不足,导致免疫性压力。
三、神经系统对免疫的贡献
神经对免疫的贡献被忽略,神经能易于溶于血中,所以被忽视。而正常的神经射电不会对组织损伤,过量的神经射电就会损伤组织,免疫受累器官及组织破坏就是因为神经射电影响。而蝙蝠抵抗的秘密就在于此。而人体神经电现象的证据就是免疫受累器官及组织破坏,这个一般认为与K细胞有关,我认为是与神经射电有关,正常的神经射电促进组织活性,过度则会对组织产生损伤(也有可能与免疫细胞的破坏共存)。这个需要验证。我认为白虎汤是抑制热量破坏机体的。升降散则是修复肌体组织的。
内经有,五疫之至…气出于脑,既不邪干。这是最早的关于神经系统免疫的说法。生物电是高能的,这对杀伤细菌具有作用,有一个猜想,也许细菌先被神经放电杀死或者升温杀死(在神经敏感节点进行、局部升温行为,避免全体伤害),而后启动的修复排出机制。而中医经络和营气相关,讲瘟疫和经络联系是一个错误。吴又可的瘟疫论明确提出戾气的说法,就将瘟疫排除在经气之外,为四级不正之气,中医还有霍乱的说法。发病部位病变倒是和各个系统相联系,所以中医这里存在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
人体具有天然消化神经电的本领,就是水化,水泡、肿大类(是因为温度升高提高其渗透性),都是人体在缓解神经电损伤,反而影响了神经电的效果,发炎伴肿大就是这个原因,麻和刺痒是另类的,具有燥症。但神经绝对是对付细菌最好办法,换句话说,未来物理疗法将会一个重要的疗法,电针手段加作为微创技术,加营养液,可以成为电疗的首选。
过敏反应是人体能量规则熙熙相关的,人体的能量规则不仅仅排斥细菌,而且排斥药物,这种药物违背了人体的能量规则,所以会造成人体射杀发应,强化的时候还会激化人体射电异常,甚至导致死亡,这个事例从侧面印证了能量免疫理论。贝塔细胞蛋白实际是人体能量产物,在肾炎、疱疹等减少是由于神经能放射作用减少作用的结果!高能系统是对病菌识别最有效武器!
肿胀速度与神经电形成有关现象,表现为随着刺激大小,肿胀速度会很快!这个损伤不是血液作用,而是神经放电导致组织激活,组织液迅速聚集造成的。肿胀速度展现了神经电的作用。
癌症是生长因子,属于寒性,从资料反应情况看,对他的作用也属于免疫的范畴,相对人体能量系统通畅的话,对癌症形成是不利的。强化神经系统,维护能量传导能力,对于去除影响能量体系的因素是有利的。总体上讲碱性食品对癌症起抑制作用。但癌症因子对于人体来说太难分辨,治疗还是比较难的,期待这能给癌症治疗带来提示。按照阳生阴长的说法,癌症是独立形成了能量结构,并阻断了人体能量传导。神经电冲击病体并重构能量结构将是根本解决方法。
以上论述的一个证据就是,淋巴系统的髓质细胞,所以B细胞及胞质都经过髓质分泌,确定能够与髓质共存。病毒细胞就未必。脾内大量的白髓就代表了神经射能。而神经能对于免疫细胞的激活起了决定性影响,虽然这个过程经过了蛋白酶的过程。达芦那韦等药物是从结构生成的角度限制细菌的繁殖,并且不对人体能量生成产生影响,这是积极的。也有很多神经系统用药是从阻断能量传导治疗的。这要对整个能量体系进行分析。
还有一个典型的病症说明神经能的作用,就是肺结核!肺结核就是神经异常放电导致的燥症(类似于血热结疤),这个症状伴随咳嗽,咳嗽就是射电的副产品。放电异常及高热就会导致燥症。并且痰液无法排除体外,越来越严重!现代医学表示为分歧杆菌,它还可以导致其他脏器的病变,说明可以入血的病菌,一般较重!冠状病毒不重是可以用中药治疗的,没有见过分歧杆菌的中药治疗,想看看这种治疗是什么样的。
四、免疫过程分析
人体具有免疫的生存逻辑,早就建立了与细菌共生的方法,这就依赖于早起的单细胞,形成序列后,产生了朋友圈,能够识别外来敌人。那么人体如何识别外来病菌的?根据免疫细胞识别和运行来看,他有一个感应和反应的过程,依赖一定的能量逻辑(就是寒热逻辑),病毒破坏了组织细胞之间的平衡,贪婪的属性暴露他的位置,被组织排除在外了。或者清楚组织叛徒,而清淤的功能类似。而病毒多为酸性(核酸)所以,这种嗜酸细胞的分泌有利于免疫的形成。由神经激活嗜酸细胞是免疫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体自身在治疗寒证,而嗜碱细胞正好相反,身体过热,过度氧化就会激活嗜碱细胞,通常伴随者身体过热出现,是症状后期出现的。
抗原的识别就是由于能量构成不符合原有基因能量规则,基因是识别的根本因素,基因就是能量规则,他衍生出来的蛋白酶活动等具有规律性,不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外来因素、坏损细胞都会因为能量规则的不协调而被识别出来。
其实人体损伤和细菌病没有本质的区别,细菌病也是损伤。或者说神经对免疫的贡献不是为了细菌存在而是为了修复身体而存在,附带产品为激活免疫系统,包括白细胞的运作都具有身体修复的属性,白细胞是为了清除损伤细胞而存在的,同时人体具有这同一能量规则的能力,不然不能够排斥病毒细胞。而病毒大多数吸收人体热量,本身是寒性的,所以人体具有治疗寒证的机制,放射能量。凝集反应就是人体寒性反应!
如果说凝集反应为脂质寒凝反应的话,那么溶酶反应就是血液清淤反应(T细胞与唾液酶、微生物分解食物属同一性质),人体的淤血能够自己消除的,这个机制就是溶酶反应,附带效应为清除病变细胞及细菌细胞! 酶也与酸碱度有很密切的关系。酒精、甲醛及抗生素杀菌的机制和这个有类似的,应属同类。
吞噬反应是一种营养物质回收行为,与淋巴系统属性相似。人体不会故意针对细菌存在,而是细菌处理只是附带效应。
沉淀反应可以在金属离子的吸收里找到答案,金属离子可以是活性肽活性降低,这和免疫反应的沉淀反应很像,我认为这是形成稳定结构的过程,被误认为是免疫过程。这是人体生存逻辑与人类思维结合的过程。
嗜酸细胞清淤也是这个道理,就是维持寒热的平衡。而抗原抗体的产生就是能量规则产生的过程,包括凝集素、沉淀素、抗毒素等抗体,这些抗体就是寒凝,然后免疫细胞识别!非属性内细胞会遭到排斥。有个网友提醒了我,很多细胞都是一个细胞变的,只不过是分化不同,这就证实了人体细胞能形成的统一性,细胞分化对统一性造成决定性影响。这也是能量体形成因素。
这种共生体质的破坏,除了直接介入身体内部,破坏机体物质运输(吉兰巴雷综合症),还有通过人体自己刺激人身体敏感性的,造成神经射电异常,只要进入血液等病毒就属于这种类型。进入血液的要用泻下类。
五、免疫与治疗
这里我要说,人体修复机制和免疫应该是同一种东西,人体修复遵循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进行研究。中医把能量状况分类六种经并辩证论治,是不同能量层级的治疗,今后病菌要进行能量属类、物质形成关系、适应环境及结合受体进行辩证论治!对针对性药物及作用进行研究,相信肯定有能量医学参与的余地。这里不多说。
现在医生把什么事都推到细菌头上,对细菌有失公平!因为细菌无处不在,有些并不造成病症,这还是看身体系统是否强健,运转是否流畅吧。事实上,现在的专家也认可,病毒并非被药物杀死的,而是通过免疫清除的。药物为辅,免疫为主。免疫是能量逻辑的重要体现,免疫识别和应答就是试探的过程,这是物质作用过程,是能量规则形成的内容。
相对来讲,免疫细胞的能量是高于普通细胞的,神经电免疫包括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调动离子水平(电解质),使得病灶部位产生电压或放能,直接杀死病菌,但从疱疹、肿大等情况看,一定存在这个效应,另一个方式就是激活淋巴细胞,高温调动(细胞因子风暴),分泌前列腺素。三是高能系统,电解等方式。
溶酶反应,最典型的是唾液,激活 T细胞也是(青霉素很像,具不具备联系需要研究),溶酶我认为是一种能量形式,溶酶形式是清淤作用的一种形式,附带效应杀灭病菌。相对来说,人体能够适应寒热机制,而病菌只是单纯能量体,是无法与人体相比的。酶就是活性成分,分解结构,阻断细菌繁殖。也是从物质角度的杀死细菌。那韦类药物等。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抗生素对细菌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对抗病毒这种没有稳定细胞结构的酸性物质,往往不太好,相反还是中药的重酸类效果好。这是治疗思路的区别,所以抑菌抗生素,病毒中成药重酸类。
在免疫学里,微生物的研究里,要靠西医才行,他们建立的完善的微生物体系,这些是物质医学的最大优势,即使在对西医废医存药的过程中,也要保留其微生物的研究!但也要研究其能量规则,找到关键点,找到它的温度适应性,对症下药!而目前的抗生素大多为热药,为活性成分,阻止结构性形成,细菌的分裂按中医说法为,阳生阴长,如果热盛则伤阴。所以能够对细菌起抑制作用。所以免疫来说,病毒以能量医学为主,细菌以抗生素为主
插一个中国古典的抗生素,就是四川泡菜水,泛花的那种,就是霉菌产物,这个和青霉素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有人对泡菜水消炎的问题研究的话,那么青霉素肯定是中国人先研究出来的。
另外是外部刺激,皮肤感染及肺炎(疱疹、红斑狼疮等)。时下流行的冠状病毒,就是刺激肺部敏感导致,可能病毒对身体危害并不大,但导致神经射电异常是个主因(野马效应)。除了中药芳香化湿化痰外,配合神经阻断剂治疗,还可以降低神经敏感度,降低膀胱热,同时配合电磁、消毒等治疗,应该不是问题。依靠自身免疫机制去除细菌。
方案有:半夏汤配合化痰止痒,芳香化湿加皂苷类(莲花清瘟胶囊配合中药甘草、人参泡酒服用)进行肺部降温(降低细菌活性),外部清楚病毒原,并试行肺部电离手段或者电磁手段,清楚传染源。国家公布的清肺排毒汤就是这样一个方剂,满足了上述所有特征。
这里可以看出,中医是从降低症状为主(主要用重酸,限制细菌活性),维持正常运转为基础,而抗生素类药物,清除外源。而吴又可的瘟疫论是另外一种方式,以碱性为主,用寒凉泻下,是以排出细菌为主,用既有槟郎为君药,又有重酸和石膏,既降温(降低细菌活性或者重酸抑弱酸),可以预见的沉淀反应和寒凝反应,加快细菌排出。这也是寒凉派的方法,这个对肠道传染病尤其适用。并对清除血中的病菌有效。
而近代的温病派,提出肺炎的说法,温病上受,首先犯肺。采取了另一种治疗方案。我倒认为前代对待瘟疫,以消化道病为主,其余对付肺炎类。从中药对传染病来看,总体以辛温为主,槟郎、厚朴、半夏。寒凉泻下相对减少。以后可以精确诊治了,从病例上看,病毒用重酸,细菌用活性酶。中药治病毒,抗生素治病菌。所以病毒性流行病还是要采用中药治疗更靠谱。
按照风温病的传导思路,先是卫,再是气分,再到营分,基本上是先引起神经反应,在影响神经递质消耗完,再到血伤(舌绛,面色紫黑)。温病派是降低身体热量,疏导热量为主。降低病菌活性,同时降低神经反应,保证结构的稳定,而中医常把活性定为风温,就是活性物质太多,破坏结构。对细菌病也有治疗作用,当然不如抗生素有效。
神经能除了膀胱的去向外,同时可以发射到病灶,例如细菌可以引起神经能的反射,胃肠燥症由此引起,同时强化吸收食物水分。造成燥结。肠胃对水谷的吸收与肾排出机制有异,所以机制单独研究。
其实细菌真菌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体,并不是所有细菌在人体致病。身体环境的匹配就会导致细菌病,总体来说,细菌大多都是惧寒的,因此抗生素能够起作用。时下流行的冠状病毒,生存的环境适宜了人体,而在山洞阴冷潮湿的环境、负离子限制了细菌的繁殖。这是蝙蝠、蛇不致病的原因之一。蝙蝠与病毒共存也有可能是神经能量强大,免疫力强、恢复快。
而病菌引起的寒热反应较为复杂,不具普通寒热症的规则内。而且细菌致病与人体身体质量反应有关,虚弱的人和强壮的人反映不一样,光是高热,那么病人的能量系统(神经)和谐,身体强壮,如果人体不强壮,那么它的表现就不同了。据黄帝内经记载,半夏是一个可以调理神经机能的药,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也常采用半夏,它的物质机能为酸碱平衡,是否具有神经强化实战机理有待验证。半夏汤就是最古老的“群体免疫”行为。
人体两套免疫系统,一种是免疫细胞,血清补体C3,一种是粘膜,痰也是一种免疫机制,粘液质是人体与病菌共存的机制,半夏汤里加的黏高粱就是用痰液免疫!其中黏高粱需要熬制时间长,增加粘膜组织功能。
我认为白蛋白、丙蛋白的补充和粘质食品是相同机理,粘液质食物与粘液分泌、脓质分泌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的炎症可以用粘液质食物减轻作业,前提是淋巴循环足够强大。否则会导致凝滞疾病,会适得其反。炎症后期需要进入修复阶段,升降散倒是一个好药。
其实很多细菌病是无法单纯靠免疫力解决,诸如艾滋、鼠疫、疟疾、结核等等,这些是超越免疫系统能力之外的,需要特殊药物的介入,这点现代医学确实是先进的。一些特殊抑制细菌药物确实是天才的想法,这些手段是物质演化形成的方法,需要加大研究。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病菌不是解决所有病症的原因,现在药理学开始误用了。发病节点是一个平衡点,人体修复速度大于细胞损坏速度,不会发病,一旦细胞破坏及神经电破坏速度大于修复速度,那么就会产生病症。这里也做一个预测,手术和微生物、成分研究是少数的物质医学成果,而器官替代方案、传染病研究是要保留西医的地方。
人的生存是与微生物共存的历史,这种共存性是特点,存在这多细胞生物与单细胞生物的进化竞赛,偶尔失衡就是大面积的死亡。微生物进化刺激人体的进化,而今后,人体促进进化,提高免疫能力是一个科学的课题。
六、脾与肺与免疫的关系。
免疫系统存在于淋巴系统具有能量规则的优势,一般他们为醚类、醇类的溶酶的反应,胸腺为溶酶反应细胞的主要产地,这是与肺功能相关的点。而脾与吞噬细胞有关。它的寒凝型,热凝性是免疫的反应,那么寒凝型、热凝性细胞就是与脾有关。总之这些细胞的产生和粘液质关系密切,和脂溶性溶剂关系密切。
最后编辑于 2020-05-26 · 浏览 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