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乳腺章节知识点总结
01乳腺解剖生理与检查
结合图片,先认识以下专业名词:输乳管(乳管),乳腺小叶(腺小叶),输乳管窦
No.1乳腺的解剖
乳腺有15-20个腺叶,腺叶又分许多腺小叶。每一腺叶有单独的乳管,腺叶和乳管都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管靠近开口的1/3段略膨大,为壶腹部,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胸壁浅筋膜形成乳腺包囊的同时,还发出许多小纤维束,向深连于胸肌筋膜,向浅连于皮肤,这些纤维束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起支撑和固定乳房的作用。
No.2乳房的淋巴回流
乳房淋巴液输出的四个途径:①大部分流至腋窝淋巴结,部分至锁骨下淋巴结 ②部分乳房内侧淋巴液流至胸骨旁淋巴结 ③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 ④深部淋巴网经腹直肌鞘或肝镰状韧带流至肝。
腋区淋巴结以胸小肌为界分三组:①胸小肌外侧组(腋窝淋巴结) ②胸小肌后组(腋静脉淋巴结和胸大、小肌间淋巴结)③胸小肌内侧组(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No.3乳房的检查
视诊:观察两侧乳房的形状、大小、对称性,有无局限性隆起或凹陷,皮肤有无红肿及“橘皮样”改变,浅表静脉是否扩张,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注意乳头、乳晕有无糜烂。
扪诊:手势应用手指掌面检查,而非是手指尖。检查顺序: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先检查健侧,再检查患侧,最后轻挤乳头,若有溢液,依次挤压乳晕四周,明确溢液来自的哪一乳管。(大致知道基本原则就行,不用怎么记,技能那块着重练一下就行)
影像学检查:①钼靶摄片,广泛用于普查,最好的检出方法。②超声,鉴别囊实性病变效果好 ③MRI,对微小病变有优势 ④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有乳头溢液患者的首选 ⑤活组织病理检查,常用的方法有空芯针穿刺活检术、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系统、细针针吸细胞学。若有乳头溢液,首选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疑为湿疹样癌时,可作乳头糜烂部刮片、印片细胞学检查或乳头切取活检术。
02乳房疾病
No.1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哺乳的妇女,初产妇多见,多发生于产后3-4周,因乳房血管丰富,所以早期就可出现寒战、高热及脉搏快速等脓毒血症表现
病因:①乳汁淤积,乳汁是理想的培养基,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②细菌入侵,主要经淋巴管入侵,次要经乳管入侵,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
临床表现:①局部红肿热痛,淋巴结肿大 ②全身寒战高热、脉搏加速 ③起初呈蜂窝织炎样表现,数天后形成脓肿 ,可单房可多房 ④脓肿破溃后形成乳房后脓肿。穿刺抽到脓液表示脓肿形成。早期表现乳房肿胀、疼痛 【局部症状+全身+脓肿形成+脓肿破溃】
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治疗:①脓肿未形成时,青霉素治疗,或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钠(新青霉素2),或头孢一代,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②脓肿形成后,脓肿切开引流:a.一般性脓肿引流,沿乳管呈放射状切开 b.若乳晕下脓肿,沿乳晕下弧形切开 c.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缘弧形切开 d.脓肿巨大,沿乳房下缘切开,作低位对口引流,扩大间隔。禁忌切开乳腺导管。
急性乳腺炎哺乳期停止哺乳的原则:①一般不停止哺乳,患侧停止哺乳并排空患侧乳汁;②若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则停止哺乳
急性乳腺炎时停止哺乳的指征: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①避免乳汁淤积,防乳头损伤 ②加强孕期宣教,指导产妇常用温水、肥皂清洗乳头,保持乳头清洁 ③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不让孩子含乳头睡觉等情况 ④哺乳后及时清洗乳头
No.2乳腺囊性增生病
病因: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临床表现: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肿块(主要表现),经前明显,经后减轻。严重者整个经期周期都有疼痛。少数病人有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液体。
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可用中药如逍遥散。症状较重者用他莫昔芬,于月经干净后5天开始口服,每天2次,每次10mg,连用15天后停药。该药对子宫内膜及卵巢有影响而不宜长期服用。
No.3乳房纤维腺瘤
病因: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
瘤临床表现:好发于20-25岁,肿块表面光滑,易推动。月经周期对肿块并无影响。不是癌前病变
治疗: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No.4乳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经产妇,75%发生于乳管壶腹部,瘤体有许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
临床表现: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瘤小,乳头溢液为血性溢液、暗棕色或黄色
治疗:手术为主,单发的切除病变的乳管系统
No.5乳腺癌
病因:尚不清楚,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晚与乳腺癌发病均有关
病理分型:①非浸润型癌(原位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及乳头湿疹样癌,此型预后较好 ②浸润型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小管癌(高分化癌)等 ③浸润型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此型为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 ④其他罕见癌
淋巴转移途径:①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再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从胸导管或右侧淋巴管侵入静脉向远处转移 ②经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再经胸导管侵入静脉向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早期为无痛、单发小肿块,随病变进展:①酒窝征(Cooper韧带受累) ②橘皮样外观改变(皮下淋巴管堵塞) ③乳头内陷 ④卫星结节 ⑤铠甲状癌 ⑥炎性乳癌(预后最差) ⑦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
治疗性手术的种类:①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完整切除肿块,术后必须辅助化疗,适合临床1、2期) ②乳腺癌根治术(切除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1、2、3组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③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在根治术的基础上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胸骨旁淋巴结)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⑤全乳房切除术(适合原位癌、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作根治术者) ⑥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及腋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方法:①手术治疗 ②化学药物治疗(浸润性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为化疗指征)③放射治疗,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必须进行放疗 ④内分泌治疗:⑤生物治疗:曲妥珠单抗对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有效
化学药物治疗的指征:浸润性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
常用的方案:①CAF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②TAC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分化差、分期晚的肿瘤 ③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尿嘧啶)--很少使用,要求病人化疗前无明显骨髓抑制。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