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导图-内科循环-冠心病-2
时间:2020年4月1日
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自己的认识:
本章节的主角是冠状动脉,它是为心肌提供血液的主要动脉。对于心肌而言,平时对血液中氧的摄取已接近于最大量(65-75%),需氧量再增加时己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所以只能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提供。生理情况下,心脏冠脉供血有大量代偿储备,需要时可舒张血管,加大血液灌注(6-7倍)。发生冠状动脉的狭窄后,心肌的需氧量与冠脉的供氧能力开始矛盾起来。一方面,冠脉存在固定的狭窄时(大于50%-75%),一旦运动,心动过速,激动就会造成心肌需氧量增加,然而冠脉血流受限;另一方面,粥样硬化的冠脉后期出血,糜烂,继发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梗死,造成不可逆的心肌损伤乃至心脏停搏动。
主要分稳定型心绞痛、NSTEMI 和 UA ,STEMI,其中NSTEMI 和 UA 有时在临床上难以鉴别,而治疗上并不需要严格区别。后三者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理变化可有如下过程:1.白色血拴>红色血血栓;2.稳定心绞痛——不稳定——非透壁心梗——透壁性心梗;3.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心肌坏死。对于心肌而言,越早诊治可以挽救更多心肌,预后更佳,一般认为时间窗口:3小时内溶栓和介入均可;大于3小时,介入好于溶栓;超过12小时,一般不再溶栓或急诊介入。在药物治疗冠心病中: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溶栓类值得关注。
最后冠心病的并发症、症状、诊断均需要好好记忆
导图:九版《内科学》、昭昭医学
又是开心的时刻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