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中药大数据甘草全汇总(新冠肺炎治疗处方中药)
大数据统计
化学成分:目前已知甘草化学成分476个,对应的化学分子适应症8个,对应靶点51个。
活性个数:抗病毒: 16,抗菌:53,抗炎:35。
异名40个,药对19个,中成药(《新编国家中成药》)1258个,研究论论文4191篇。新冠肺炎涉及处方63个。
异名:光甘草,大甘草,结吃,国老,甜草,兴阿日,杂旧,卡都,希和日,蜜草,速西,砸木,色桑旧玛,西甘草,苏达勒杜,甜草根,蜜甘,生甘草,灵通,粉甘草,黄甘草,欧甘草,落草,比合苏斯,热字,皮草,艾斯鲁思苏斯,美草,毛敦乃,粉草,光果甘草,甜根子,红甘草,长序甘草,砸新,洋甘草,棒草,西班牙甘草,洛泥,腺荚甘草
出处: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名鉴,全国中草药汇编
物种描述: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出处:《中国药典2015》一部
原物种/矿物描述
(1)甘草: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 。根粗壮。呈圆柱形,味甜。外皮红棕色或暗棕色。茎直立、基部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长约6cm,托叶早落;小叶7~17,卵状椭圆形,长2~5. 5cm,宽1~3cm,先端钝圆,基部**,两面被腺体及短毛。夏日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花密集;花萼钟状,被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蝶形花冠淡红紫色,长1. 4~2. 5cm,旗瓣大,矩状椭圆形,基部有短爪,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二体雄蕊。荚果条状长圆形,常密集,有时呈镰状以至环状弯曲,宽6~9mm,密被棕色刺毛状腺体;种子2~8,扁圆形或稍肾形。
(2)胀果甘草:主要特征为小叶数目较少,通常3~5,偶可达7,小叶边缘波卷状,压干后有皱褶,下面中肋上无毛或幼时有长毛。荚果很短,直而肿胀,光滑无毛或罕被短腺状糙毛。这种植物的根在当地与甘草及光果甘草均同作甘草入药。分布于新疆及甘肃西北部。
(3)光果甘草:主要特征为小叶椭圆形或长回状窄卵形,宽0. 8~2. 3cm,边缘通常平而无皱褶。花较短,长8~12mm。荚果扁,表面近光滑或被短毛,但无刺状的腺毛,含种子3~4粒。
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卷一
生境与分布:生于干燥草原及向阳山坡。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区。
道地与产区: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吉林白城。此外,陕西、青海、宁夏、河北、山西等地亦产。以内蒙古、甘肃、宁夏的质量最佳。新疆产量最大,内蒙古次之。销全国,并出口。
药材性状:
(1)甘草:根呈长圆柱形、长30~100cm,直径0. 6~3. 5cm。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沟纹及横长皮孔,并有稀疏的细根痕,外皮松紧不一,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理,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心有髓。气微,味甚甜而特殊。以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粉甘草为去皮甘草,表面淡黄色,平坦,有刀削及纵裂纹。
(2)胀果甘草:根茎及根木质粗壮,多灰棕色至灰褐色。质坚硬,易潮。断面淡黄色或黄色,纤维性,粉性少。味甜或带苦。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茎及根质地较坚实。表面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断面纤维性,裂隙较少、气微,味甜。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甘草片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略显纤维性,中心黄白色,有明显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质坚实,具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
储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毒性:小毒
出处: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出处:《中国药典2015》一部
功能主治:
根、根茎: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与烈性;炙甘草:补脾,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甘草节):用于痈疽疮毒,咽喉肿痛;芦头(甘草头):行瘀血,消肿毒;根梢或细根(甘草稍):清火,解毒。用于阴茎中疼痛及淋浊;叶:用于外伤出血。
出处:全国中草药名鉴
根、根茎: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叶:止血。用于外伤出血。
出处:世界药用植物速查辞典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出处:中国药典2015
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出处: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 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疖肿毒,缓解药性、毒性、 烈性。
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生湿生热,调节浓性体液,滋补胸肺,润肺化痰,定喘止咳,散风退热,调和药性。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咳嗽胸痛,气短哮喘,顽痰不化,喉干失音,感冒发热等。1.《注医典》:“具有消炎退肿,消除眼翳,清理和软化肺部,利喉清音,解渴润胃,消除尿烧,愈肾及膀胱疮疡。”2.《拜地依药书》:“对胸肺有益,润喉解渴,消除翳肉,助益顺产,消除尿痛,缓解搐紧和筋肌疼痛,消除各种咳嗽。”3.《药物之园》:“成熟浓性体液和复杂体液,消退胃脘炎肿,软胸润喉,清除余液,清理器官,强筋健肌,散气通经,利尿解渴。主治气短,胸燥,喉干,肺、肝、膀胱等器官的各种疾患,胃炎,尿烧,脑及神经疾病,脾病,痔疮,日久伤寒,各种咳嗽。”
出处:中华本草
清热止咳,祛痰,解渴。主治肺病,气管炎,脉病,呕吐等。1.《四部医典》:“治肺病和脉病。”2.《迷旁医注》:“通络,用于眼药,壮阳,补身,治肺病。”3.《甘露之滴》:“祛痰止咳,治气管炎,呕吐等病。”4.《药名荟萃》:“清各种肺热。”5.《新编藏药配方》:“治肺病,止咳祛痰,脉病,并能止渴,止吐。”
出处: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2~10g。
禁忌: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药理作用共计101种,以下罗列5种供参考: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抗病毒及抗菌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抗炎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常用处方:
脏躁,癔症:甘草15g,大枣30g,浮小麦12g,水煎服。
出处:(《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药对:
中成药(收录于《新编国家中成药》列出5个供参考):
三号蛇胆川贝片
锁精丸
太和妙灵丸
麝香跌打软膏
锁阳补肾胶囊
中药成方制剂(收录于《中国药典》2015版,列出5个供参考):
镇咳宁糖浆
鼻渊通窍颗粒
猴头健胃灵胶囊
维C银翘片
暑症片
甘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应用(共63个处方包含甘草,列出10个供参考):
(1)以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减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71.44; 归肺经:13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81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87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75 个
组成:生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滑石30g,茵陈20g,黄芩15g,白蔻仁10g(后下),藿香15g,法夏15g,苍术15g,葶苈子20g,连翘15g,白僵蚕5g,蝉蜕5g,姜黄10g,生大黄5g,重楼10g,丹皮15g,赤芍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生地15g,玄参15g。
临床症状: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粘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宣肺解毒。
来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2)清气化痰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64.43; 归肺经:9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85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20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67 个
组成:陈皮10-15g 杏仁10-15g 黄芩10-15g 瓜蒌皮10-15g 茯苓15-30g 藿香15g 厚朴10-20g 青蒿20-30g 芦根20-30g 金银花15-30g 太子参30g 生甘草5-10g
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发热,渴不喜饮,胸闷倦怠,头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无味,不欲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白黄腻或黄腻,脉濡数。
来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
(3)新型冠状肺炎推荐治疗处方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61.77; 归肺经:5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85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16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75 个
组成:槟榔10g、草果10g、厚朴10g、知母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连翘15g、青蒿10g(后下)、苍术10g、大青叶10g、生甘草5g。
临床症状: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4)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61.42; 归肺经:11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74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43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60 个
组成:麻黄5-10g、 杏仁5-10g、 生石膏30-50g、滑石10-20g、茵陈10-30g、黄芩10-15g、白蔻仁5-10g(后下)、藿香10-15g、苍术10-15g、葶苈子10-20g、连翘10-15g、白僵蚕5-10g、 蝉蜕6-12g、姜黄5-10g、赤芍10-15g、生甘草5-10g。
临床症状: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粘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来源: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5)肺炎5号(沙参麦门冬汤)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57.53; 归肺经:11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78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02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39 个
组成: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人参12g、莱菔子15g 、丝瓜络15g、橘络15g、苏子12g、浙贝12g、 杏仁12g、黄芩15g、生甘草10g
临床症状:无发热,干咳,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口干,乏力。
来源: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协定方(第一版)
(6)成人预防方药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56.79; 归肺经:9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72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20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44 个
组成: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生黄芪15克,芦根20克,桔梗10克,炒白术10克,玄参20克,黄芩10克,生甘草10克,防风10克。
来源: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
(7)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55.82; 归肺经:13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56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33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44 个
组成:基本方药: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后下)、牛蒡子、竹叶、芦根、淡豆豉、麻黄、生石膏(先煎)、杏仁、柴胡、蝉蜕、生甘草。
临床症状:发热头痛,热势较高,口干咳嗽,咽痛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来源: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8)流感1号(葛根汤或柴葛解肌汤)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55.43; 归肺经:7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68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37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56 个
组成:葛根15g、麻黄10g、桂枝6g、白芍15g、 生姜10g、生甘草10g、大枣10g、金银花20g;头痛加白芷15g;咽干痒、干咳加射干15g;
临床症状:发热初起,低热为主,恶寒畏冷,头痛,咽干痒,四肢肌肉酸痛,无汗或夜晚汗出。
来源: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协定方(第一版)
(9)普通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方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55.12; 归肺经:7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75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02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41 个
组成:北柴胡6g,淡黄芩6g,清半夏6g,潞党参6g,鲜生姜6g,大红枣6g,北苍术6g,北沙参6g,西防风6g,青连翘6g,生甘草3g。
来源:长治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 (试行)
(10)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分析统计: 综合计算指数:54.73; 归肺经:9 ;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71 个; 抗菌活性成分统计:211 个; 抗炎活性成分统计:133 个
组成:蜜麻黄10g 杏仁10-15g 石膏20-30g 桑白皮15g 金银花20-30g 连翘20-30g 黄芩15g 浙贝母15g 生甘草5-10g
临床症状: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来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
参考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华柄数据服务平台新冠肺炎频道及中药基础数据板块,相关数据免费全公开,如您需要更多数据,请访问该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