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西医不把脉?这些脉象你是否知道?
引用及转载请联系我,否则追究责任然后打你。
1. 当你看到诊室中的医生在按脉,你大概会想到下面这样的情景:
中医把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促脉结脉代脉……
西医:心率65,律(不)齐……
2. 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不要以为西医只会数心率啊喂!敲黑板!谁说俺们只会数心率!作为心内科医生,俺们也是会把脉的!
西医会把脉,将大大提升临床技术和诊察手段。如果你还只是会数脉率,分不清啥是水冲脉奇脉交替脉,下面这些常见实用的脉象你要知道!此贴专治七大姑八大姨听你学医伸手给你让你把脉时的空气尴尬!!!!
3. 正文:
1)心律失常也是最常见形成脉象紊乱的原因,常见的西医可感知的脉象有:短促脉、代脉、缓脉、细数脉
①短促脉,也就是常见于快速心房颤动的脉象,脉率不齐,强弱不等,脉率和心率出现分离。
②代脉,见于室性早搏后因不应期产生的较长RR间期,室早过后脉象如常。二联律你也可以发现脉一长一短,一强一弱。
③缓脉,心率不足六十次,但律齐:见于窦性心动过缓、室**界性逸搏心率,也可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④细数脉:律齐,心率快。通常因为心率快而感脉细。
⑤窦性心律不齐:如果在诊脉过程中感患者心率不齐,时快时慢,可嘱患者深吸气后憋住,大部分健康患者窦性心律不齐时呼吸性的,也就是受到迷走神经调控的。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和迷走-交感张力不平衡有关。嘱患者深吸气的过程中会加快,憋气后会减慢。
2)水冲脉:在抬高一侧上肢时可感到脉搏起伏如潮水涨落,放下该侧肢体则起伏感减轻。可见于甲亢病人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这类患者的心输出量增大、脉压差增大明显,在高举上肢后该侧肢体射血前负荷(血管阻力)减小,脉压差差值改变更明显。
3)奇脉:嘱患者吸气时可感到脉搏减弱,甚至不能触及,故又称“吸停脉”。常可见于大量心包积液和中重度哮喘,大量胸腔积液者也可见。当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一方面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而影响右心排血量,右心室排入肺循环的血量相应减少;另一方面肺循环受吸气时胸腔负压的影响,肺血管扩张,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也减少。哮喘患者在吸气时胸腔内压力增大,肺动脉射血受到影响时也可产生奇脉。
4)交替脉:交替脉指脉律正常,而脉搏强弱交替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以坐位时明显。与心室的收缩力强弱交替有关,往往提示左心功能不全。交替脉的发生提示心肌损伤与衰竭,是隐性心力衰竭的有力证据。在严重左心衰时,一部分心肌应激能力减低,在一次兴奋后心肌的收缩和兴奋性都减弱,产生较长时间的乏兴奋期,脉搏也随之一强一弱交替出现。
5)弦脉:弦脉的手感中医形容为直而有力、如按琴弦。常见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或高龄患者血管钙化,脉搏触诊时可感硬度明显、波动强烈。但弦脉者不一定有高血压,高血压也不一定有弦脉。让笔者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实习时一个89岁高龄的老年男性新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慌不适,来我实习的医院安起搏器,因血压降致正常便没有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患者小便后测量血压,高压水银血压计测不到,低压65。休息后血压下降,245/65mmHg。触诊脉搏时除心率慢,还可明显感受到患者脉搏有“嘣”“嘣”“嘣”的感觉……(大感中医之神奇,于是决定有生之年钻研祖国医学),关于这点,一些老护士和肾内科做搭桥手术的医生可能会非常有心得,他们经常触摸静脉,手感上手的老前辈估计也能摸出静脉变硬的。一些感受到桡动脉变硬的病人,上造影的时候更震撼……
6)沉脉和弱脉:沉脉中医指重取易得,轻取则减的脉象,弱脉应指无力。可见于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压低的失液、休克病人。此时你还可以获取到的信息有:患者体温和你相比怎样,患者发冷汗否等……
另:我最近琢磨这个滚珠脉,是不是说的血管硬化加狭窄,桡动脉管腔串珠样改变呢……前面那些都是有资料可参考的,这个滚珠脉不是。
结语:毛主席说,中医是我们巨大的宝藏。中医里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知识,有太多有价值的知识藏在冰山的水面之下。中西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祝祖国医学越来越好。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