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农村、重体力劳动者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全年散在发病,冬春及秋冬相交时较多。多数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数天至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肠道感染的症状,或疫苗接种史。受凉、劳累、外伤等常为发病诱因。
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急,有时可先有局限性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亦可无任何症状下出现单一或双下肢无力,并逐步向上发展,伴或不伴上肢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无力。在肢体无力同时常合并大小便障碍和感觉异常;多于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作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急性脊髓炎若同时累及脊膜时称为脊膜脊髓炎;同时累及脊膜及神经根时称为脊膜脊神经根脊髓炎。若损害脊髓节段呈上升性,在起病1~2天甚至数小时内逐步上升累及延髓,或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甚至延髓支配的肌群,而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良、呼吸肌瘫痪,称为上升性脊髓炎。累及脑脊膜者称为脑脊膜脊髓炎。
典型急性脊髓炎常具有以下特征:
运动障碍:随脊髓累及不同节段,出现不同的截瘫或四肢瘫等运动障碍表现。早期出现脊髓休克(肢体瘫痪、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和无锥体束征)。多数患者3个月后恢复良好。脊髓横贯性损伤者,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双下肢屈曲或任何瘫痪部位刺激均可引起屈曲反射、自动排便等脊髓总体反射,提示脊髓功能预后较差。
感觉障碍:脊髓病损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减退或消失,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随着病情好转,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且较难完全消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及充盈性尿失禁。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则表现为便秘或大便失禁。脊髓休克期尚有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等皮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脑脊液检查:椎管通畅、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部分患者脊髓MRI检查可见脊髓节段增粗,T2加权可见髓内片状或异常信号改变,病变严重者晚期可出现病变区脊髓萎缩。若MRI发现脊髓超过2个节段病变时应行水通道蛋白4抗体检测。
最后编辑于 2019-09-22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