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享| 胃管插入45厘米,回抽不出胃液,怎么办?
临床分享| 胃管插入45厘米,回抽不出胃液,怎么办?
原创: 何桂兰 当代护理人
一年轻男性患者,诉咽喉部疼痛入住耳鼻喉科,电子胃镜提示食道有一梭形异物,后在全麻下行硬式食管镜食管异物取出术,术中可见一暗色枣核横跨食管壁,食道明显损伤,考虑术后需要鼻饲,术中在麻醉科置入胃管,深度为45厘米。
术后转回耳鼻喉科,因需要鼻饲,护士根据常规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回抽发现抽不出胃液。因耳鼻喉科插入胃管患者比较少见,为安全起见,请来了神经外科护士协助判断。
神经外科护士经过观察,发现男性患者,身高1.75米左右,虽然插入胃管深度在教科书规定范围内,但是结合患者身高,考虑置管深度可能不够,于是将胃管轻轻抽出部分,判断没有打折现象后再向前进入10厘米,感觉胃管前端已触及胃底部后停止操作。此时外露长度为55厘米,稍后,回抽抽出淡黄色胃液。
以上案例观察,有2点值得总结:1、在上胃管过程中,虽然教科书上说留置深度为45--55厘米,临床中还是要测量病人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来确定合适的深度。2、耳鼻喉科护士发现问题后求助神经外科护士,这样的互帮互学值得肯定。
通常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有以下方法:
1、抽吸胃液。
2、将听诊器放于胃部,用空注射器快速向胃管注入空气10毫升,听到气过水声。
3、呼气时,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未见气泡溢出。
第一种方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直观的方法,此种方法判断能让护士更安心。
在神经外科,鼻饲病人非常多,加上病人特殊性,防止胃管置入不当引起误吸非常重要。而胃管是否置入在适当的位置,也是对能否抽出胃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