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AVF建立早期的静脉瓣膜粘连

发布于 2019-06-14 · 浏览 974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32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最近在动静脉内瘘术后的随访中,发现了一些早期狭窄,这些狭窄与瓣膜有关系。


这是一位老年新发尿毒症患者,有中风史,在置管诱导透析后建立了左上肢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流入道为肱动脉,流出道为上臂头静脉。

术后6周进行了常规随访复查,内瘘吻合口震颤存在但搏动感较强,吻合口后约2.5厘米处的流出道静脉震颤增强。


下面是超声检查结果。

流入道动脉内径5.3mm,吻合口内径3.9mm,流出道正常内径5.2mm,经肱动脉测内瘘血流量468ml/min。

img

扫查到吻合口后2.5cm处发现了以下变化。

img

二维图像上显示血管外径没有明显减小,但是腔内有一些中高回声的条带状结构,不随血流飘动,而且有两处,相距1cm左右。

彩色多普勒上显示局部血流束边缘不规整,并且呈五彩相嵌的湍流。

img

该患者此处静脉并无穿刺史,术前超声未发现狭窄,从二维形态来看应该是静脉瓣膜,这两对瓣膜伸向了管腔内,并不像正常时一样在血流的冲击下贴壁并且有活动性,因此推断应该是发生了粘连。

动静脉内瘘狭窄中有一定比例是因瓣膜增厚粘连造成的,出现的时机并不确定,像这一病例出现的就很早,以往我们甚至在术后6周发现瓣膜粘连造成完全闭塞病变。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主要原因,在高速血流冲击下瓣膜上的内膜也可能会增厚而变得僵硬,瓣膜与瓣膜之间、瓣暖与血管壁之间可能会发生粘连。

为了防止瓣膜粘连进一步加重,该病例将接受PTA治疗。


(版权所有,严禁盗用)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74

1 8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