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达人专访第 2 期:医学生毕业后有哪些出路?如何选医院?选科室?如何准备面试?

发布于 2019-06-07 · 浏览 10.3 万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33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快乐爸比 已点赞

达人简介:

丁香园昵称@ipqufw(点击关注)


沈凌老师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呼吸内科专业,同年进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工作,目前是副主任医师。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完成省市级课题四项,2014年7月-9月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医院进修。熟悉呼吸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慢性气道疾病、肺部感染和间质性肺病都有较深的造诣。

热衷于医学科普,在多家实体和网络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二百余篇,并出版专著《医生为什么会误诊》。


img

img



1. 医学生毕业,有哪些出路?

(1)对医学生来说,学历有多重要?

大家都知道,现在要进入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博士学历是敲门砖。除了个别专业由于报考的学生少,人员相对紧缺外,临床一线的的医务人员学历普遍要求高,在某些地市级医院的热门科室,博士学历也已不稀奇。因此要想留在好医院,争取高的学历是毕业生们必须要考虑和规划的。有人说有些博士高分低能,学历并不能说明一切,但如果我们从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上看,对于医生的学历要求全世界都是一致的,必须是高学历和严格培养。从整体上看,高学历的医生的临床业务水平更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理解能力更强,更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学历在这里如何强调都并不过分。

 


(2)如果转行不做医生,可以有哪些选择?

很多同学毕业后并未从事医生工作,有些是直接转行,有些人工作一段时间再转行。其实,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不用觉得太奇怪。例如我们所知道比较有名的弃医从文的鲁迅和冯唐,在各自领域都做出极其出色的工作。当然我们说能成为大作家的医学生毕竟有限,在新时代转行最好能从事和医能靠上一些的行业。

1)药物代表:药物代表现在有点“老鼠过街”的感觉,但其实在发达国家,药代也是一个很阳光的职业。因为现代制药业的发展很快,每年都有大量新药上市,临床医生要从了解到熟悉再到临床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的辅助。医学生由于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学习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会更强一些,而未来医生非常需要熟悉药物及有临床背景的从业人员,让临床医生更好地使用药物。医学毕业生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2)医学顾问:一些外企和国内大企业现在很重视将最新最快的知识传递给临床一线的医生,因此有一些医药顾问专门从事文献解读和分析,制作幻灯片。这一类医学顾问需要很强的医学背景和相关培训的人员,对学历要求也会偏高一些。对于女生或者喜欢幕后工作的毕业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医学媒体: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各种媒体形式的出现,对于进行医学相关知识的生产和传播需求也越来越大,医学媒体不仅有面向大众的,也有不少面向医疗圈内工作者的。有不少公众号就有专门从事编辑整理医学内容的工作人员,如果有医学背景的毕业生肯定有更大的优势。

 


(3)选择从医,你的初心是什么?

既然花了多年学医,多数毕业生仍然会选择继续行医。每个人行医的目的和想法不完全一致,但是我想对于刚毕业的学子们说一句:既然选择从医,请问自己一句你的初心是什么?我们常听说和感受现在的医疗环境非常复杂,也常常感叹人心莫测,在刚从医时还会遭受病人的不理解和待遇的不公。不过如果我们的眼界放宽一些,其实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大家都有意见。有句古语说“德不近佛者不能为医,才不近仙者不能从医。”

当然在当今这个年代这个要求似乎有些高不可攀。但是医生是一个责任很重大、事务很烦锁、细节很重要、态度很关键的职业,因为事关人的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我们的判断、决策都要慎之又慎。在治疗过程中,所谓少即是多,能不用的药尽量不要用,能不开的刀不开,努力做到真正以病人的利益为先。



 

2. 选择从医,如何锚定单位?

(1)先选城市,还是先选单位?

这个问题要具体到每个毕业生,情况很不同。如果是名牌医科大学的博士,那选择余地比较大,可以选一二线城市的的大医院,当然如果是顶尖的医院竞争一样激烈。对于普通的博士和大多数硕士,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要取决于个人的志向、不同地区发展程度和未来前景,不同医院在当地的影响和名望,很难一概而论。

 

(2)新成立的三甲医院或分院要不要去?

可以去,新成立的三甲医院可能声望不高,但是可能由于有创新的管理机制和更好的设备和硬件,未来发展可能会更好。例如北京的安贞医院上世纪80年代新建,但是短短30余年过去,现在已成为国内心血管疾病仅次于阜外医院的三甲医院。杭州的邵逸夫医院上世纪90年代才新建,但现在的名望和发展速度不亚于浙一和浙二。 

 

(3)有编的社区医院和县医院,要不要去?

如果学历本科,想工作稳定,社区医院可以考虑。比较纠结的是硕士学历的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大医院困难,回到县医院可能又有些不甘。但我倒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是家乡的县医院或者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县一级的医院,可以考虑。也许现在回去还会被当作骨干培养,目前国家扶持县级医院力度很大,病源总是不愁的。社区医院的定位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诊治和管理,需要与上级医院保持密切联系,重点在于管理和随访。工作相对轻松、压力也小,很适合过日子为目的的同学。

 

 


3. 选择从医,如何锚定科室?

(1)辅助科室轻松?临床转辅助值得吗?

我当年毕业时就有成绩很好的女同学从临床专业转到超声科和病理科这些辅助科室,特别是如果想进入大医院,这算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其实行行出状元,辅助科室也大有所为。我们医院好的超声科和放射科医生也有专家门诊,也很受同事们的信赖。至于病理科,由于人员非常缺乏,非常欢迎学习临床的毕业生从事。其实病理科很重要,现在越来越多医院管理者也知道病理科的重要性,会在这方面有更大的投入。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以后,到美国拿到医师执照从事医师工作中,有1/6是从事病理工作。


辅助科室工作的好处是没有值夜班,周末不用加班,准点上下班。总体来说压力小一点,值不值得就看你有没有在这一领域学习和成长了,还有你喜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方式。

 

(2)哪些科室就业好?收入可观?

我个人不太喜欢谈论这个话题,因为收入只是考虑职业选择的一个方面,当然作为刚走上职场的同学们关心这一话题也很正常。国内的临床科室收入以往有一种说法是金眼银外,但是收入高的科室往往竞争也很激烈。还要考虑不同医院的情况,有些医院可能医院整体实力不强,但某些专科实力很强,收入也不差。况且每个人禀性不同,能力有差异,有些人成绩虽好,但动手能力稍差,可能外科并不是好的选择。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科室就好。

 

(3)如何打探具体科室发展情况?

要了解科室发展情况对于毕业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没有内部人可以探知情况,从网络找到的一些信息也很难告诉你科室内部的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另外每个人想了解的内容也不一样,有的人更看重收入是否满意,有的人更想了解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的更侧重学术氛围和工作氛围。我个人建议各位毕业生更要看重你心仪科室的领导者的人品和学术能力,因为这是你借力成长的重要保障。


至于如何了解这些内容,有几个办法可以通过网络帮你做到:

1)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科室发表的文章,既要数量也要质量,最好下载下来看看;

2)通过好大夫网站看看病人对科室人员的评价;

3)通过网络查找科室带头人的学术兼职情况和学术会议。

 

另一方面,可以扩展交际面,通过老师和师兄师姐探听一下内部情况,但不要期望从其中获得所有的你想要的信息。其实在任何一家医院,年轻的毕业生都会经历一些磨难,也会因为某些人际关系的事情而烦恼。所以,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情商和逆商,才是毕业生们更应该学习的能力。

 



4. 选择从医,如何抓住心仪的offer?

(1)从哪里获得意向单位提供的招聘信息?

现在招聘信息获得比原先要容易和快捷,例如该单位会定期公开在网站发布一些招聘信息,也可以寻求如丁香园网站上的丁香人才发布自己的信息,并关注意向单位的招聘信息。

当然最好能到意向单位的人事科提交材料并直接与科室主任见面,向他(她)做一下毛遂自荐。如果你有好的文章发表以及老师的强力推荐就更好不过了,大多数领导都喜欢能力强又勇于表现自己的毕业生。这样,即使一时没有好的岗位,但一有机会人家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2)简历制作,哪些雷区一定不要踩?

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制作简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向招聘者展示自己的亮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至关重要。以下有一些个人的建议:

1)简历制作要信息准确,包括你的电话和邮箱等联系方式。有些同学可能会从其他同学那里拷贝病历模板,但常常会遗漏掉一些需要修改的电话号码,如果因为电话打不通而丧失机会岂不可惜,同时也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你做事不够严谨的印象。

2)把重要的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放在前面,包括成绩单、奖学金证书、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获奖证书等;其次是一些英语考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这是未来工作能力的保障。至于一些个人业余爱好的获奖证书尽量不要放在简历里,除非这些证书非常耀眼。

 

(3)招聘考试考什么?要怎么准备?

临床专业的学生,通常考试考查的是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的形式千差万别,但总体是了解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有些单位是笔试,如同在校园里考试那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有些单位则以面试为主,不仅看你的基本功还会看你的反应能力;有些单位则以某个病让你书写一份大病历。


大多数考试不会太偏太难,但也不会过于简单,例如呼吸科可能会拿哮喘来考查,通常不会简单地考哮喘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可能会考类似哮喘的某个常见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所以看书要认真全面,特别是主要病种,要做充分准备。


管什么样的考试形式,其实都是各位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积累,所以不要小看平时写病历这样的小事,考查者可以通过你书写病历看出你对某个病的了解程度、书写的条理性、表达的流畅性、语言的严谨性、分析问题时的逻辑性,等等。所以即使是快毕业了,还是要珍惜在实习医院的工作时间,多干勤干。

 

(4)谈薪资时,哪些雷区不能踩?

我找工作时,没想过问薪资,因为到大医院工作几年之后,晋升上主治,收入不会差。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大的三甲医院,我建议你不要问这个问题。当然如果是去民营医院和地市级医院,可以了解一下有没有其他待遇。我知道以前内地某些三级医院为了吸引研究生会**一些包括买房在内的优惠政策,但现在由于研究生人数的增多,这样的优惠可能少了很多。其实作为应聘者,如果你有能力,自然会有相应的收入,但现实中由于毕业生多数是缺少工作经验能力还在培养中的年轻人,谈薪资不合适。

 

(5)关于规培、专培、转专业、辞职,过来人的经验

规培是现在和未来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经之路,所以不要抵触、不要抗拒,而是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把规培三年时间好好利用,通过三年时间的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专培也是未来必定会开展的通向专科医生之路的培养方案,规培和专培其实就是医疗行业为了达到医师水平同质化所做的规划。同样,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借这个机会将个人的医生职业进行很好的规划。比如在规培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以及所在单位的寻求,达到某种一致性并进行专培,以期能够独当一面。


如果想换科室,完全没有问题,比如我们医院里有个血液科医生,他读的是消化科的研究生,其实只要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大内科或者大外科之间的调换是很常见的事情,也未必就发展得不如别人。

 

 

 

5. 医学毕业生恋爱婚姻家庭

医学毕业生如果是本科生毕业年龄通常23/24岁,硕士则是26/27岁,博士更是接近30岁,因此不仅事业要有规划,个人生活也要规划。但刚毕业的医生收入低,而结婚生子以及报孝父母的压力很大,因此更要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我建议对于买房子一事可以不用过于着急,或者采取还款时间最长的方式贷款买房。房子不要一步到位,买二房一厅即可。


对于恋爱婚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谓“一个眼神,找到对的人”,总之要找一个三观和自己基本符合的人最重要。建议大家要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有些同学说先以事业为重,情感的事情放在后面,我则认为一个人20-30岁是其恋爱、结婚的黄金时间,最好也能在30岁之前把孩子生了,因为年轻时精力旺盛,双方的父母年纪也不大,也能帮助带孩子。而如果过于晚的完成这些事情,会让自己和父母压力过大。

最后编辑于 2019-06-08 · 浏览 10.3 万

129 1628 15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2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