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看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指南:你离大牛差距还有多远?

发布于 2019-05-08 · 浏览 5876 · IP 湖北湖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36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文件函要求,2019年针对非试点分类评审的面上项目,申请人可在项目支持的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评议人要从两大标准四项要求对试点和非试点分类项目进行评审评议。艾德思综合文件函认为,“创新性”已成为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

文件函指出,对于非试点分类评审的面上项目,评议人要根据以下两个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资助意见:

1. 针对创新点详细评述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科学价值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潜在影响。

2. 结合申请项目的研究方案与申请人的研究基础评述项目的可行性。

对于试点分类评审的面上项目,评审专家要根据四项要求进行审议并给出意见。要求具体如下:

1.突出创新性。对“鼓励探索、突出原创”类项目,着重评议研究工作是否具有原始创新性,以及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称之为“从0到1”,即通过自由探索来产出从无到有的具有原创性的成果。

2.强调前沿性。对“聚焦前沿、独辟蹊径”类项目,关注拟研究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和前沿性,着重评议研究思想的独特性与拟取得研究成果的潜在引领性。引领和拓展科学前沿是任重而道远的,如何取得开拓性的成果?即鼓励通过独辟蹊径的方法,从新的思维方向、新的研究方法、新的材料入手,针对科学领域的热点、难点和新兴领域进行研究。

3.重在应用性。对“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类项目,关注研究工作的应用性特征,着重评议是否提出了技术瓶颈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及所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国家日益庞大的需求量和经济需求使“应用”成为科学研究最迫切的目的。促进基础科学走向应用就需要解决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问题,即抓住主要矛盾。

4.注意交叉性。对“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类项目,着重评议研究工作的多学科交叉特征,以及跨学科研究对推动研究范式和学科方向发展的影响。未来人工智能的大热印证了交叉学科研究的趋向性,交叉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将是分科知识到知识体系转变的重要枢纽。而面对交叉学科的共性难题也需要各学科的合作,并不是某一个学科能单独解决的。

此外综合评优等级分为特优、优、良、中、差五个等级,等级要求中也别强调了创新性这一关键点。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给评审专家发送的通讯评审函中特别指出,在评审工作中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项目评价导向,避免论资排辈。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876

2 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