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副教授诺贝尔奖的反思:大量的帽子和科研项目为科技发展提供支撑了吗?应是技术致富,不能帽子或项目致富!
想卧薪尝胆做点真科研,然而学校有绩效考核,PI要快出高分成果,青年项目结题后各种项目经费没机会分一杯羹,各种纵向经费和人力仪器资源基本都被行政和学术帽子们用于高影响因子文章。公示和监督制约是唯一能保障基金公平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监督都属于必要。达不到结题要求从而不予结题的项目应该公开公示随时查询,方便公众监督。青年和面上项目结题看影响因子是没更可行的方法,重点重大项目、人才项目和国家其它几百万几千万上亿投入的项目如果只是高分文章交差说不过去,结题要有更高的要求,达不到结题要求的取消项目收回经费,红牌警告限制申请资格。严格结题才能刹住把科技项目当做唐僧肉不择手段获取的倾向,让科技工作者在申请项目之前都要想想申请的项目能解决什么科学问题?有没有能力做?而不是总在考虑帽子和经费。
相当多高校现在都是80后和85后当道,手握行政学术资源,聚集大批高级劳动力不断发表高分论文(个人愚见:聚集大批人力物力不是应该为了两弹一星这样的大工程吗?为了高分论文有点儿可笑。为什么不集中资源解决一批高端仪器试剂软件材料的国产化呢?大量科研经费换来大批高分论文,背后都是高价的进口仪器试剂软件),没有背景资源的老师辛辛苦苦一年,年终考核都很狼狈,渐渐被淘汰的节奏。
科研目的或者说科研成果无非2类:优质论文或者创新技术。大量的帽子和科研项目为科技发展提供支撑了吗?应是技术致富,不能帽子或项目致富!
最后编辑于 2018-10-05 · 浏览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