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就中标的申请人,青年基金申请心得体会!
国自然的有多重要,这自然不用小V多说了。身边见过有太多申报国自然的无奈:
- 有担心博后不出站申请国自然不成功,没办法留在博后组里做研究;
- 也有同志临近年龄限制,最后一次申报青年项目;
- 也遇到过非升即走,但是单位要国自然才能评副高;
- ……
2018年是我第一次申请国青年,在申报前听了很多专家讲座,依然感觉很迷糊。写好标书和我的导师探讨了一下后,心中才茅塞顿开,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申请书的缺陷和短板。在导师的建议下,我又看了查阅了一下国内外相关课题组目前研究情况及了往年中标的本子,经过将近三个月的资料查阅、调研、修改,完成了青年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并最终幸运地得中。
这主要是导师帮助、点拨,以及自己的经验总结及修改的结果。
01
要有创新性
我们写标书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性和可行性。绝大多数标书被毙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性。创新性可以依靠调研和阅读大量文献来实现,这是需要下足功夫的。我个人就是搜集了一些国内外课题组的工作以及以往中标的国自然本子,总结他们的研究方向,提炼出关键问题。
02
研究基础:
作为前期研究基础如何体现,首先还是要看论文,特别是一区、二区的论文对于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至关重要。同时建议大家可以以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作为项目的研究基础,因为如果是开启一个全新的领域,实验条件和基础平台的支撑有限,贸然换方向,会很难打动评审专家。这里小V建议,没有前期基础的朋友可以先把前期基础补上。
其次就是预实验。课题的科学假说不能凭空提出,也不能仅仅是分析文献得出,而需要预实验数据的作为支撑,这是必须条件。比如一种药物有治疗肝癌的作用,你想探究它在别的癌种上的效果,这就需要通过预实验初步确定效果是否理想。
03
申请书版面简洁美观
再好的idea也要用流利的语言和科学的阐述来文字化。从本子的行文思路,格式排版,标点符号、参考文献、技术路线、创新点,再到申请者的研究基础、发文情况,大致就能判断研究者的水平,这就是第一印象。一个高质量的本子必然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简练的语言,文章思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加上精美的配图,让人实在挑不出毛病,自然没有不予资助的理由。
04
多探讨,反复修改
本子写完后一定要找不同的人帮忙查看。如果身边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或是往年的评审专家,一定要找他们,他们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一针见血,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反复修改。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