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青椒30:三个项目连续不中,总结一下教训

发布于 2018-06-21 · 浏览 2404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6 年零 32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最近申请的三个重要科研项目都没中,深刻的体会到那句话:“中了的基金申请都是相似的,不中的却各有各的不同。”

        第一个是国自然项目。申请的主要问题是:方法上没有创新。我申请的是一个生物口的生物信息学项目,工作内容也都是专注于解决生物问题,现有的计算方法足够了,你跟我要方法创新干啥?计划下次根据RNA修饰组学数据特点修改一个probablistic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模型加进来,不为解决问题,只为了看起来漂亮。

        第二个是某省基金项目的结题评优。我申请材料走的是高逼格路线,主要是列举了自己在研究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开创性工作。答辩的时候,听到评委第一个问题我就知道自己没戏了:“你结题论文的影响因子是多少?发了几篇论文?”。其实我的论文不少,影响因子也还可以;但可惜的是,我没在答辩材料里突出这些内容,而且在多数论文里都没挂这个省项目的基金号,导致这个项目的结题论文其实只有6篇。所以又吃了教训,所有文章都要挂所有的基金号,千万别省着,谁知道什么时候用到?而且,科学贡献要讲,影响因子也不能落下,你知道评委喜欢看什么?

        第三个是我牵头申请的某个实验室平台项目,也是没中。之前无论是重点学科申请还是新专业申请,我走的都是“有一说一”的路子。记得当年申请新专业的时候列的专业带头人是原系主任。原系主任是个英国教授,年龄不小了,专注于管理,近几年的代表性论文只能拿出篇PLoS one来。学校找的预审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过被我否决了。我说,专注于管理的系主任岗位并不需要一线的科研人员担任,科研退居二线的老教授来做完全没有问题。材料按我的版本提交,顺利通过了省里的审核。之前的博文里写过,重点学科的申请我走的也是一样的路子,有一说一,顺利拿下(见博文《中外合作高校对接国家体制的一个事例——西浦申请重点学科的过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2469-1065156.html)。不过,这次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申请失败,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申请到底哪一环出了问题。觉得最重要的缺陷应该没有真正的大牛(挂名);如果当时找几个杰青、千人、外国的著名教授参与申请(挂名),项目通过的几率也许会大很多。

***********  

        总结一下吧

        申请嘛,有虚实两个路子。最保险的申请应该是实与虚兼顾:既能解决问题,又有观赏性(项目一);既谈科研贡献,又列影响因子(项目二);既讲究里子,又注重面子(项目三)。如果你的本子能同时唬住饶毅和王宝强,那就肯定中了。

        项目连续不中,比较窝火,还是要放低期望,减肥要提上日程。

        以上是一个失败者的教训总结。

 

 

系列博文

青椒29: 教学生干坏事

青椒28: 闺女出世,家人来苏

青椒27: PI的责任 - 申请不可能拿到的项目?

青椒26:第一个基金要交账了——钱居然成了烫手山芋

青椒25:以谁为主(三则)

青椒24:梦见学生弃我而去

青椒23:学生的工作被nature论文引了

青椒22:如何干点有用的?

青椒21:早晨收到拒稿信,于是起床跑了组半马

青椒20:小课题组的组会要怎么组织比较好?

青椒19:带研究生三年的几点体会

青椒18:跟学生吹了个牛

青椒17:国基中了,但以后的科研策略不变

青椒16:这个世界当然不会错-写在proposal被毙之后

青椒15:小人之儒

青椒14: 买房(Texas的骄阳Boston的雪,姑苏的细雨朦朦

青椒13:坦然的做着不入流的科研?

青椒12:得失寸心知

青椒11:舍得舍得,有舍可有得?

青椒10:以后要保证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青椒9:你是否还是你,如果没有基金和编制

青椒8:代表作

青椒7:半活不死的科研

青椒6:work and life:2年科研生活总结

青椒5:指导的博士生第一篇SCI被接收

青椒4:青年教师应该多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青椒3:大学教师每年上多少课最好

青椒2:今年参与了八个基金申请书

青椒1:投不投烂文章? 灌不灌水?



相关专题:基金申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孟佳科学网博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404

回复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