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德国Charite - 我和老婆的**之旅

发布于 2018-04-06 · 浏览 3.9 万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3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从去年9月初开始着手,到现在CSC申请结束,整整7个月的时间。从最初的一头雾水,孤立无援,到最后一起成功拿到Charite的offer,其中艰辛,一言难尽。丁香园陪我走过了整个旅程,园子里刷帖变成了一个个辗转难眠夜晚的消遣,从这里我攫取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与资料。特立此帖,感谢园友,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背景  我和老婆均为临床医学专业,16年硕士毕业后结婚,之后就马不停蹄赶赴上海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年限均为2年(听说今年开始,上海住培不分专业及学历,年限均为3年),拟今年7月出站。上海与国内其他地方政策不同,先规培,后工作,规培期间签订劳动暨培训合同,保险等待遇都有。去年9月份开始,大家都在为未来工作四处奔走,而我再次陷入了迷茫,个中缘由,不足挂齿,大家都是同行,也无需多言。总之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并与老婆商议后,决定开始着手出国攻博的申请工作,当然我也报名了国内博士,毕竟要做两手准备;而我老婆的履历佳,专业竞争小,因此先搁置了。

国别选择  从专业角度考虑,因此首先把目标定位了欧美国家。资金来源考虑,美国奖学金最多,但是首先要有的是优秀的语言成绩,由于当时我和老婆都没有语言成绩,就地开始准备,到同时刷出满意的分,就算顺利的话耗时也不会短,并且能否拿到奖学金,半奖或者全奖,都是未知数,所以战线太长;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奖学金相对少了,而情况也类似。因此选择其他德国等不收学费的欧洲国家,然后再结合申请国家公派奖学金(CSC),相当于自凑个全奖,时间来得及,自身条件充足,成为了我们的最佳选择。至于德法意荷比等具体国家的选择,就根据个人情况了,根据今年各种群的比例,初步推测德国最多,其次荷兰、法国、比利时等。

申请经过  刚开始着手时,用摸着石头过河形容不够贴切,因为连河在哪里都还不知道。身边接触到的都是国内读博出去联培的,大部分也都是导师推荐,或有合作的,没有DIY经验。申请流程是怎样的,导师如何锁定,如何取得联系,更有德语语言障碍横亘在面前,这些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迷雾障眼。虽然在园子里看了无数经验贴,但毕竟信息太过碎片化,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无法形成体系,无法付诸实践。因此头一个月多进展缓慢。这里我要感谢一下园子里ArztWhatever大哥,德国归来的老法师,他的细心讲解之后我才开始逐渐入门,甚是感谢;另外还要感谢海德堡归来的杜教授,慷慨相助,答疑解惑,甚是用心。之后的联系开始逐渐顺畅起来,第一个好消息来自海德堡,联系后第二天就收到回复,并且锁定了意向,这位导师同意了给offer,但是却有另外一个情况是他说18年1月份可能会有职业地点调整,现在还在和多家单位协商中,由于这位导师我很满意,因此二话不说回复他愿意跟随他到天涯海角。而这也让我和老婆处于尴尬的境地,毕竟出国留学,两个人不想分开,不在一所学校,最起码也要在一个城市最好。而老婆联系海德堡后,被告知没有位置,也就是说虽然我拿到了一个offer,但是未来却不知到底去哪里,对我们两个人来说又回到了原点。原地等到1月份不是办法,所以之后我们还是依照前法,继续发邮件,漫长的等待,收获寥寥。

时间到了12月份,离CSC申请就只有3个多月了,而且12月底又有圣诞节和元旦,德国要休假了,时间又会耽误很久,心情逐渐开始无比焦躁起来,有过申请经验的战友应该都体会过这种走火入魔的感觉。这时内心逐渐告诉自己,要面对现实了,有些事是不能逃避的。因为前期申请过程中所准备好的材料,搜索总结的信息等都比较混乱,没有花时间去整理妥当,没有力求尽善尽美,始终抱着侥幸心理,因为毕竟是很繁琐的信息,而且是两个人,工作量不只是翻倍,但此时只能面对现实了。

于是破釜沉舟,把轮转科室换到了相对轻松地地方,每天下班回家就开始一张桌子,两台电脑,和老婆面对面,一起开始重新完善材料,并逐个大学、医院网站进行搜索,逐个导师了解,打开谷歌翻译翻译德语,一点点的进行探索,进行信息整理。刚开始一天只能弄一两个导师,到后来一天一所学校也可以搞定,德国三十多所医学院,基本都过了一遍。信息整理好后每天都会给锁定的导师发送邮件,广泛撒网,重点突击。家里一面墙,贴了两张德国地图,收到的导师回复会在上面做标记,记录进展。同时继续不断搜索各大网站帖子,总结前人的经验,列出申请每个环节的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很多经验都让我茅塞顿开。那段时间和老婆全身心的投入,一起奋斗的感觉是幸福的。同时一起抓紧学习英语,练习口语,为面试做准备。每天最习惯的动作就是打开手机邮箱查看邮件,收到邮件时的喜悦,没有回复时的失落,历历在目。

这里谈一下一些体会:1.德国的人才流动性蛮大。在我收到回复的三十多个导师中,一半多都谈到了未来的工作会有变动,大部分是跳大学医院、换到私立医院,当然也有退休、离职等各种情况。搜索网上也有关于谈到德国人才流动性大的帖子,主要原因是职称晋升的制度所致,当然我觉得可能也有国家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原因,另外国家也小,不像中国随便走一走就离家上千公里。2.对外联系要趁早。位置是有限的,竞争是越来越大的,政策变化也是随时的,早一点没有错。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老婆于1月下旬顺利拿到了TUM的offer,而之前给我offer的那位导师最终没有跳槽,还是留在了海德堡。而海村和慕尼黑路途遥远,对于这个美中不足的结果,我们始终是耿耿于怀。当然此时也试图通过双方导师的推荐来找offer,最终没能成功。没办法,继续努力寻找。之后我又相继取得了亚琛、杜塞尔多夫的意向,老婆也联系好了弗莱堡、汉诺威,但是始终都没有同一城市或者距离相近offer,因此都放弃了。

临近年关,也有些身心疲惫了,内心也一点点在接受将来异地的现实。然而就在年前的一个星期,我突然收到了一封positive回复,正是Charite的导师,老板对于我的研究背景很感兴趣,与他的新课题很吻合,因此很快就约时间面试了。没错,面试他选择在了大年初一,终生难忘,外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我在屋里不断说着,sorrry for the noise…

而老婆在这段时间里恰好也一直与一位Charite的导师在联系中,在我老板同意给offer后她也立即与老板预约面试,归功于前面的面试经验,此次面试很顺利。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后,终于赶在3月20号之前我们都拿到了邀请函等材料,心中无限喜悦,溢于言表。

在考虑出国留学之时,希望大家都结合自身情况,慎重考虑之后再做决定。这里我也要感谢我的老婆,愿意陪我一起一把年龄,继续折腾,感恩无比。因为决定后就要开始不断付出,会占用你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套程序相信大家不懈努力,终会拨云见日,当然得遇高人指点自然事半功倍。园子里的帖子还是要多刷,虽然信息碎杂,但多积累大有裨益。从网上获得系统的申请流程是不能奢望的,因为整理工作量太大,太耗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才会有中介机构的存在。


立此贴,答谢园友。欢迎大家提问,共同交流,希望能为目前迷茫中的同志答疑解惑,提供帮助。祝福大家,祝福自己和老婆。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9 万

151 429 7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5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