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每日一味学中药—桂枝

发布于 2018-01-18 · 浏览 2243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12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hngyyjy 是国内较早专注于中医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传播,凭借自身平台优势与资深行业资源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与从业者摘取行业最新资讯,实时关注即可获取老师授课《中药学》视频。

img

每日一药

  桂枝   gui  zhi

【别名】

  玉桂

【产地】

  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辛、甘,温。

【归经】

  入肺、心、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主治】

  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中药对比

img

  桂枝别名玉桂。性味:辛、甘,入肺、心、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主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麻黄别名龙沙。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

  桂枝和麻黄 共性为:二药皆辛温,入肺、膀胱经,均能发散风寒,利水消肿,并且都有止风寒头痛及止嗽之功,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小便不利的水肿,以及风寒湿痹、外感头痛、咳嗽等,二药伍用,可增强发汗解表之力。差异为:桂枝味甘,性辛温,色赤入营,解肌以和营,流畅气血,透达营卫,其功重在解肌发表,发汗力缓,无论有汗、无汗的表证均可应用,表实、表虚均宜,以温阳能补,外感内伤皆可应用;麻黄气薄,中空外达,散寒邪,开玄府,善行肌表卫分,味微苦,开宣肺气,透发毛窍,其功重在宣肺透表,其发散之力较强,故用于风寒表实证。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img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禁忌

  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现代研究

  桂枝含挥发油,主为桂皮醛。

药理作用

     桂枝煎剂可抗病原微生物。

  桂枝能降低肠道紧张度,轻度促进胆汁分泌,可抗凝、利尿等。

  桂皮醛药理参见肉桂条。

  桂皮醛能阻止小鼠的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还有利疸、解痉、镇静、镇痛、抗惊厥和解热作用。

  桂皮醛能增加儿茶酚胺释放分泌,还可抗肿瘤、升高白细胞等。

中药附方

  1、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2、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3、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生姜枳实汤)

  4、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5、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243

2 5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