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代谢组学相关项目回顾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如期公布了今年的项目评审结果,共接收项目申请190840项,经初步审查和复审后共受理187135项,其中经过专家评审和会议审批,最终获得赞助的项目合计40265项,比去年少了1000多项。
随着2017年国自然项目的揭晓,笔者作为涉足代谢组学领域十几年的工作人员,最关心的当然是和代谢组学研究相关的项目,在此整理了近十五年来代谢组学及脂质组学获资助的各类项目分布状况(图1、2)以及近五年与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相关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情况(图3、4)。从分布图中可见,近十几年国自然基金委在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研究已持续投入近6亿经费,主要集中在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及重点项目,但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及金额仍不多。
*截至发出时,2017年的数据还没办法用关键词检索,用标题检索的数据量会偏少些
代谢组学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内的政府资助和导向是一个重要推动力。科学基金良好的运行体制和持续固定的经费投入,保证了我国代谢组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准的科研人才队伍,促进了科研氛围和科研环境的不断完善;另一个原因是代谢组学科研工作者不拘一格,越来越多地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等学科协同作战,相得益彰,同时科研院所高水平的生物学基础为代谢组学在生化机制、转化医学方面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随着代谢组学发展,特别是其显现出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政府其他部门也开始对代谢组学研究进行大力支持。政府和专家形成了共识,抓住时机,加大投入,迎头赶上,促进了我国代谢组学研究快速发展。目前,代谢组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生物、药物、营养、农业、环境、植物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中,成为理解和认识生命过程及现象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成为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力。
从近两年的国自然项目来看,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的应用项目数量位居榜首,每年都有30多项,覆盖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质量与药效研究、中药作用机制探索研究、中药毒理学研究及中医症候研究等。应用代谢组学整体、动态、高通量的研究思路来理解中药的作用过程,与中医药的辩证、整体观点是一致的。采用高通量代谢组学平台以及多组分药物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刻画多成分药物在体内的整体、动态的代谢和相互作用过程,为中药方剂整体药效评价与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项目数量居第二位的便是代谢组学在疾病机制及诊疗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作为一门了解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及诊疗的工具。记得贾伟教授曾将代谢组学比喻成“航拍”技术,针对疾病(给药)和健康几种状态(人群)进行代谢物全谱检测,寻找出与疾病或诊疗相关的一组差异物及所在的代谢通路,然后从它们所在的被上调或下调的代谢通路上我们再去找到关键的代谢(限速)酶,再找到它们上游的调控基因。相信随着基因组学的日趋成熟和表型研究工具如代谢组学的广泛应用,将会把基因和表型信息连接起来,有可能逐步打开一些疾病的黑箱,像了解一条古老的河流一样逐步认识我们的生命,一步一步地逼近疾病和生命的本质!
从近几年的国自然项目来看,未来代谢组学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机制性研究,如肿瘤代谢、肿瘤营养、代谢工程研究等等,将代谢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其他学科协同研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像湖面上的黑剪嘴鸥觅食时,会在空中对河面浅水层的鱼群进行系统扫描,确定具体区域和目标后,开始俯冲攻击,临近水面时将下喙插入水中分水而行,接触目标瞬间上、下喙迅速闭合,一击而中。在这种协同作战中代谢组学完成前面的勘察工作,而后完成后面关键的致命一击的多半是从事分子生物学及机制研究的科学家们。
通过这些项目统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代谢组学的应用前景是辉煌灿烂的!明年继续努力的小伙伴们,麦特绘谱将携带着我们已有的工作基础(已发表200多篇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中医药研究、疾病机制及诊疗研究文献),辅助老师们申请相关项目,让我们一起为2018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再奋战,预祝大家明年一切顺利!
本文系麦特绘谱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