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转帖】 评审基金的一点体会。

发布于 2017-06-11 · 浏览 4653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33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前面写个一个评审基金的一点体会,我预料到会被拍砖,但是没有料到会拍的如此猛烈。我想表达的初衷是,在申请基金时,你的研究基础,你的文章,实在是太重要了,其重要程度有时都是你自己始料不及的。我并非想表达一个唯文章论的观点,在评审时也并非仅看文章,而不看标书。如果只是简单的将文章来排序,那样做的话,我评审20本标书不需要两个星期,两个小时就够了。

我见过很多人写基金申请书,从头一年的9月份开始准备,一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足有半年时间,有的甚至整年的时间都在准备标书,其他的什么都不做。为什么这些人这么做,因为他心里有一个误区,只要自己的标书写得花团锦簇就好了,中的希望就很大。这里我想说的是,申请基金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开展科研工作,发表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果整年的时候都在准备标书,却不去踏踏实实的做研究,舍本求末,这样即便是中了基金,后续的研究要开展起来恐怕有难度。现在的基金结题如果没有几篇好文章,结题评价可能会很差,那么基金的这条路就被你自己断送了。但是如果从我们拿到基金才开始开展研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要发表很多好的文章是很难的。实际上,大多数基金项目是在申请之前就已经开展了,甚至都有好的文章发表出来了,而且还有很多进一步的积累,只要写出来就可以发表。这样,才能保证基金结题的时候,文章的质量和数量都会比较多。我曾经的青年基金结题,发表了十几篇sci文章,结题评价得了个“特优”,我一无靠山,二无背景,以一个小青椒的身份独立开展研究,而且是纯种的土鳖,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所以我相信基金的公正。我后面的基金也很顺利的拿到了。

有虫子武断的说我不够资格当评审人,够不够资格另当别论,每年的基金评审我都花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这纯粹是义务的工作。这个时间,我完全可以用来写两篇文章出来,也完全可以自己准备一个漂亮的标书。之所以认真的去评审,也是本着同行的信任以及做研究的不易。我评审的每一个标书,评审意见都在500字以上。拒掉标书的理由也足够充分,有的虫友们不要一味的说自己的标书有多么多么的完美,毫无瑕疵,被拒掉是多么的冤枉。我想说的是,任何标书都是有缺陷的,就像没有哪一篇文章敢说自己没有缺陷一样。有时候几个标书摆在面前,都是通篇连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都找不出来。文字老练,论据充分有力。但是只能让一个人通过,取舍全在一念之间。这个时候,你的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全看评审人的偏好和兴趣。不要觉得自己冤枉,现在基金的申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能还有很多比你写得更好的标书也被拒掉。

有虫子觉得很委屈,说我是唯文章论者,还说如果爱因斯坦生在中国,他估计也中不了基金,也评不了职称,因为早期他的文章也不怎么样。但是爱因斯坦早期不是照样连工作也找不到么?最后还是托人找关系才做了个专利员,勉强混口饭吃。他后来发表了光电效应,相对论,才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既然有虫子以爱因斯坦举例,那么你也不妨学学爱因斯坦做研究的方式,爱因斯坦做研究不需要申请基金,甚至也不想发表文章,他做研究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取悦旁人,而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享受做研究的快乐。试想一下,你有这样的境界么?有虫友们说民国的大师也没有发表什么文章,但是同样是大师,这也走进了另一个误区。这些大师们不是没有能力发表文章,而是水平已经高到了极致,水平已经得到所有同行的认可,所以不需要也不屑于再去发表文章。试问一下,你到了那个境界么?哪些一味抨击文章无用论的人,抨击sci都是垃圾的人,那也请你百忙之中抽出一点闲暇时间,制造一点垃圾让大家开开眼。

我所说的在基金申请中文章很重要,指的是国际顶级文章,而非一般的sci文章。在我评审的申请书中,没有发表sci文章的人几乎很少,申请书写的明显很差的人也几乎很少。有国际顶级的文章也很少,10个当中一般仅有一到两个,有时甚至一个都没有。试想,如果有这样一本申请书摆在你的面前,他的成果能够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能不让人心动么。在中国当今的学术界,踏踏实实做研究的是少之又少,而能在国际同行中突围而出,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这样的人不值得尊重么,不值得我们去保护么。

经常有人说他申请了好几次基金都没有中,每年都花很多的时间写本子,耽误了很多的时间。也许他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不中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你的基础太差,让评审人觉得把基金给你完全是浪费国家的资源,你不可能做出好的研究,发表好的文章。本子写得再好,不如给评审人一个信心,你有能力做好的研究,发表好的文章。这如何体现出来,只有通过你的研究基础,你前期发表的文章。事实上,评审人都是在很客观的评审申请书,没有人会慢待每一个标书,毕竟都是别人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写出来的,将心比心,自己也是从那个过程走过来的。所以,对每一个标书,都会认真的去审阅,给出好的意见,即便拒了,也要拒得有理有据,也会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不排除有些评审人不负责任,随便给个经费预算不合理,研究团队实力不行等理由。但是我从来不会这样去评价一个标书,大多数评审人也不会去这样做的。

所以,在申请基金之前,请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有没有足够的研究基础让评审人来相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如果有,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准备一份好的标书,那么你中的希望要大得多。如果你有一份好的标书,同时你还有高水平的论文,那么你中基金的概率应该在90%以上,除非你的申请书送到了你的仇人手里,即便这样,你还有理由向基金委提出申诉,更换评审人。而如果你仅有一个好的标书,那么如果你没有强大的背景和后台,你中基金的概率仅有60%。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你能否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评审人手上其他的申请书的质量。如果其他的申请书质量都很差,那么你的希望就很大,如果其他的申请书质量都很好,那么你就悬了。

这里说到了强大的背景和后台,坦白的说,是有作用的。或者说,基金申请在基本上公平合理的情况仍然会有少数的猫腻。但是,那些没有关系和背景的虫子们,与其花时间去抱怨不公平,不如花时间把研究做好,如果你有顶级文章,如果你的申请书能够很快让申请人眼睛一亮,让评审人觉得你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研究者,欣赏你,从而愿意去保护你,那么你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你申请书一定会中的。

祝各位已经申请基金的虫子和即将申请基金的虫子好运,言尽于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觉得有些言辞伤害了你,那也绝非我的本意。事实上,做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被打击和不断被伤害的过程,在打击中成长,在伤害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653

16 28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