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分析
53岁女性患者,于2017年4月18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为:低分化腺癌,pT4N3M0 3C期,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备用,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患者自诉既往有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后剧烈恶心呕吐史,自诉有慢性乙肝病史多年,未规律治疗;于5月23日晚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摄氏度,在医院急诊科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100 g/L,中性粒细胞计数 3.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8.3 %,血小板 119*10^9/L,白细胞 5.18*10^9/L。急诊科予莫西沙星片口服治疗,患者于5月24日上午口服1片后因恶心、呕吐而停止服药,自诉服药后呕吐严重,饮水即吐;于5月25日为求术后化疗住院。入院时患者仍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仍有畏寒发热,查体温39.3摄氏度,患者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较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全腹未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空肠营养管在位,局部无红肿、渗液、压痛等。入院后行血培养检查后予双氯芬酸钠退热治疗。
5月25日上午急查血常规: 血红蛋白 102 g/L,中性粒细胞计数 3.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5.2 %,血小板 64*10^9/L,白细胞 4.10*10^9/L。
凝血四项: 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INR) 1.55 ,凝血酶原时间(PT) 18.4 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52.0 %。
肝功一组: 谷草转氨酶(AST) 92 U/L,余正常。
生化一组: 尿素(Urea) 10.21 mmol/L,肌酐(Crea) 117.1 umol/L,钾(K) 3.00 mmol/L,余正常。
5月25日下午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107 g/L,中性粒细胞计数 1.1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1.7 %,血小板 50*10^9/L,白细胞 1.93*10^9/L。
5月26日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87 g/L,中性粒细胞计数 1.0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5.0 %,血小板 28*10^9/L,白细胞 1.84*10^9/L。
血沉: 血沉 15 mm/h。
生化一组: 尿素(Urea) 7.67 mmol/L,钙(Ca) 1.88 mmol/L,余正常。
C-反应蛋白(CRP) 158.77 mg/L。降钙素原(PCT) 1.78 ng/ml。
输血前一套: 乙肝表面抗体 阳 性 S/CO:30.0,余均为阴性。HBV-DNA <1.00×10^2 IU/ml。
5月26日请感染科、血液内科会诊,遵意见行美罗培南 1.0 q8h抗感染治疗,同时行骨穿。
5月27日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83 g/L,中性粒细胞计数 0.8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32.0 %,血小板 39*10^9/L,白细胞 2.53*10^9/L。
肝功能
生化一组: 肌酐(Crea) 40.2 umol/L,钙(Ca) 1.93 mmol/L,余正常。
D-二聚体(D-Dimer) >20 ug/ml。
乳酸脱氢酶(LDH) 1541 IU/L。
铁蛋白 > 1650.0 ng/mL。
3P试验(3P) 阴性(-)。
胸部及上腹部CT提示胃癌术后改变,脾脏长约10个肋单位。
骨髓细胞学(左髂后上脊):髓象中粒系核左移并成熟受阻,且巨核细胞产板不良伴缺铁;与实验室老师沟通,告知此病人怀疑血液系统疾病或嗜血可能,老师反复阅片:髓象中可见网状细胞吞噬血小板的现象,未见吞噬红细胞现象。
5月28日复查血常规: 血红蛋白 85 g/L,中性粒细胞计数 0.9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37.8 %,血小板 44*10^9/L,白细胞 2.43*10^9/L。
肝功能: A/G 1.06 ,白蛋白(ALB) 28.56 g/L,谷草转氨酶(AST) 71 U/L,总蛋白(TP) 55.41 g/L,余正常。
血脂一组: 总胆固醇(CHOL) 2.6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2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60 mmol/L,甘油三酯(TG) 1.80 mmol/L。
C-反应蛋白(CRP) 72.14 mg/L;降钙素原(PCT) 0.37 ng/ml。
凝血四项: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3.3 秒,纤维蛋白原含量(Fib) 1.45 g/L,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INR) 1.13 ,凝血酶原时间(PT) 14.3 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82.0 %,凝血酶时间(TT) 22.6 秒。
5月25日入院后至5月28日上午,患者未再发热,亦未再恶心呕吐,但5月28日下午开始,患者再次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摄氏度。
请各位老师指导可能的诊断及下一步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