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贫血
023-10-03 15:59
患者曾媛,女,16岁,主诉:反复发热6个月余
现病史:于2023年4月在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头痛,全身疼痛,体温38.5-39.6度,伴畏寒、寒战,服用布洛芬后出汗退热,持续3-5天后体温下降,稳定在36.5-37.2。自认为感冒发热未在意,之后反复出现发热,每次发热持续时间较前延长,由3-5天延长至5-7天,由每1-2个月大概发作一次增加至每周发作一次,曾多次在私人诊所就诊输液治疗,经抗感染抗病毒退热等治疗能缓解。近半个月出现精神差,全身乏力,头晕,在诊所化验出现白细胞减少为3.6x10^9/L,于今日就诊于我院。发病以来体重下降10-20斤。病程中无大、小便失禁,无抽搐,精神、睡眠欠佳。
既往史: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无疫区滞留及传染病患病史。
个人史:出生生长于永兴,无吸烟及喝酒等特殊嗜好;无冶游史。
月经史:12岁初潮,月经正常,月经期3-5天,每次出血量正常,无於块。无痛经。未婚未育。
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36.3℃,P90次/分,R16次/分,Bp126/80mmHg,W.65Kg.体表面积1.75m2,慢性病容,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无瘀斑、无皮疹、无皮下结节或肿块。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90次/分,律齐,心音可,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剑突下无明显压痛,肝肋下约3.5厘米 ,脾肋下约6.2厘米。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上级医院一9月2日、1.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活跃,核左移(分叶减少),红系活跃,形态可见。巨核细胞不少,血小板小堆。组织细胞易见,部分有吞噬血小板及幼红细胞;2.腹部B超 ① 肝大,脂肪肝 ② 脾大③ 双肾、双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3.血常规WBC1.15x10^9/L,RBC2.86X10^12/L,Hb85g/L,PLT52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6x10^9/L ,淋巴细胞计数0.42 x10^9/L。上级医院二9月16⑴肺部和腹部CT: ① 右中叶、右下叶少许炎症 ,② 肝、脾肿大;⑵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2180u/L,⑶ 铁蛋白水平〉2001ng/ml;⑷ EB病毒定量1.20E+04;⑸NK细胞活性CD3-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1.85%,颗粒酶B阳性率80.20%,穿孔素阳性率90.30%;⑹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基因检测:突变基因:STBP2突变频率100%,BIRC4 突变频率44.3%。
上级医院三:9月23日1.血常规:WBC 1.3x10^9/L,RBC 2.70X10^12/L,HB72.0g/L,PLT 80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 0.5x10^9/L ,淋巴细胞计数 0.6 x10^9/L,血型鉴定+血型抗体筛查: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阴性,ABO血型B,RH血型阳性;2.粪便常规(机器法)+大便隐血试验:单克隆隐血试验阳性;3.免疫全套+风湿全套:免疫球蛋白M 350.0mg/L,C反应蛋白23.0mg/L;4.PCT全定量0.16ng/ml;5.抗人球蛋白实验:多抗(IgG+C3)弱阳性;6.丙肝抗原抗体检测+乙肝三对检查+甲型肝炎抗体:HBsAb+-,余均阴性;7.贫血四项:铁蛋白>1500ng/ml,叶酸4.65ng/ml,维生素B12 1305.0pg/ml,促红细胞生成素54.02mIU/ml;8.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血脂+电解质+血清蛋白+血:总蛋白57.6g/l,白蛋白35.0g/l,谷草转氨酶54.4U/L,尿素2.40mmol/l,甘油三酯4.30Mmol/l,乳酸脱氢酶650.5U/L,钙1.98mmol/l,β2微球蛋白3.56mg/L,视黄醇结合蛋白73.5mg/L,前白蛋白190.4mg/L,A1b带59.1%,α1带7.58%;9.C-12:铁蛋白578.60ng/ml;10.肾功能、E4A、电解质、凝血全套、及相关项目、甲功三项、尿常规+尿液沉渣分析、NGAL、真菌D-肽聚糖检测-真菌D-葡聚糖均未见明显异常。11.ANA谱、结核抗体、病毒全套、输血前四项、抗CCP抗体测定+狼疮全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呼吸道九联检测阴性。12.肿瘤相关物质筛查:血清肿瘤相关物质103.6U/ml;13.寄生虫全套、血吸虫全套均阴性。14.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5.心脏彩超⑴.左心功能低值(EF52%)⑵.主动脉瓣增宽⑶.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轻度返流微量;⑷.心包积液。16.胸部彩超:双侧胸部微量积液。17.胸部CT,右中肺少许纤维灶。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报告: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减低,红系活跃,中幼粒、晚幼粒、杆状粒及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减低,个别早幼粒细胞内可见空泡,嗜血细胞占0.6%,内外铁减少,血象有核左移(杆状/分叶>13:1)现象。骨髓活检外送:HE及PAS染色示送检骨髓增生极度活跃(>90%),粒红比例减少,幼稚阶段细胞稍多见,粒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幼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红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巨核细胞不少,分叶核为主。网状纤维染色(MF-1级)。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克隆性异常。流式细胞学:本次抗体检测内侧范围内未见明显异常表型细胞群。
入院诊断:
1.噬血细胞综合征(家族性合并EB病毒感染):上级医院已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家族遗传型(依据基因缺陷检查阳性)、EB病毒感染性(依据EB病毒载量=1.20E+04)噬血细胞综合征(症状长期反复发热+贫血+肝脾肿大+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低于正常值+血细胞被吞噬+骨髓检查噬血现象+);
2.肺部感染:患者肺部CT提示右中下肺间少许炎症改变。
鉴别诊断
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病程长,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应与再障鉴别,但是再障患者一般无脾脏肿大现象。且骨髓增生低下。
诊疗计划:
(一)抗感染
1. 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0.2
+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Q8h
2.美罗培南针0.5+0.9%氯化钠50ml静脉滴注Q6h
3.莫西沙星注射液0.4(签同意书)+0.9%氯化钠50ml静脉滴注QD
(二)化疗:1.分别于10.08,10.11,予以依托泊苷针VP-16 0.25静脉滴注QD化疗。
2.自10月08日起-10月11日服药环孢霉素A软胶囊125-
2023年11月10日09:00
监测环孢霉素A的血药浓度未达标,<200ng/ml,即日起改用环孢霉素A针0.175静脉滴注Q12h。
2023-11-24日门诊随访:复查环孢霉素A血药浓度260.2ng/ml,已达标。以上治疗持续3周。继续5周的疗程。坚持治疗。至少半个月复查环孢素A浓度。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定期复查血象,1-2次/周。WBC<2.0x10^9/L,予以GSF300ug(H)Qd直到>2.0x10^9/L。Hb<60g/L,输浓缩红细胞;Plt<20x10^9/L,输单采血小板。据出血情况输血。据病情使用抗生素。
环孢素针0.175静脉滴注Q12h(据环孢素浓度调整)保持浓度>200ng/ml。依托泊苷针0.2静脉滴注Q1w.(据血象调整);地塞米松针5mg/m2 x1 W.,以后改为2.5mg/m2 x2W.,再减量1.25mg/m2 至第八周末停药,同时以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护胃,还原性谷胱甘肽护肝。
关于这个患者的几点思考1.
患者目前病情已缓解,无发热,贫血逐渐好转。诊断和治疗是按2004国际标准诊断和治疗。2、患者病情复杂,进展迁延,EB病毒感染触发家族性基因缺陷提示预后较差<据第九版儿科学HLH中提到自然杀伤细胞低于3%,为预后较差。引入04诊疗方案后5年总体生存率60%。所以要严格随访和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年终病历征集
最后编辑于 2023-12-16 · 浏览 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