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阿瑞匹坦胶囊审评概述
恶心和呕吐是最常见且引起肿瘤患者较大痛苦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之一。自皮质激素、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应用于临床后,对化疗所致的恶心和呕吐的控制已有较大改善,但这些药物对迟发性呕吐的疗效不佳,仍是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阿瑞匹坦(Aprepitant)是高选择性P物质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对P物质的拮抗,抑制NK1受体参与的急性呕吐和延迟性呕吐。
该产品于2003年先后获得美国和欧盟的上市许可,用于与其它抗呕吐药物联合给药,预防高度或中度呕吐性肿瘤化疗初次或重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或迟发性恶心和呕吐。目前已在超过75个国家中获得批准。
该产品在中国完成了两项临床研究:P169为一项在中国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研究阿瑞匹坦联合格拉司琼/地塞米松在预防大剂量顺铂化疗诱导的恶心和呕吐(CINV)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III期、随机化、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的临床试验(n=421);P170为在中国年轻成年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阿瑞匹坦(MK-0869)单次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n=24)。
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在中国年轻成年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特征与国外数据的总体特征相似,暴露量大于国外人群。随机对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观察期(开始化疗后0-120小时)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比例,结果表明试验组总观察期的完全缓解率优于标准治疗对照组,急性期(0-24小时)两组无差异,在延迟期(25-120小时)完全缓解和无呕吐率优于标准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了该药对于迟发性呕吐的疗效优势。总体而言,阿瑞匹坦基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耐受性数据与阿瑞匹坦的已有全球安全性数据库相符。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包括便秘、食欲减退、腹泻、恶心、疲劳和失眠等,最常见实验室不良事件为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多为轻到中度。在中国受试者中,未发现新的或非预期的安全性结果。
综上,本品采用推荐剂量,在中国患者用于预防和治疗高度呕吐性肿瘤化疗导致的急性或迟发性恶心和呕吐是有效的,安全性可以接受。
同时要求企业开展上市后IV临床研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进一步在扩大范围内考察本品在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研究探索和优化中国人群的给药剂量,并在上市后研究中重点考察未知的药物相互作用情况。
本品为第一个高选择性P物质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本品的上市,可为我国肿瘤患者在高度呕吐性化疗中,预防和治疗急性或迟发性恶心和呕吐带来更多治疗手段,尤其针对迟发性恶心和呕吐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