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摘要翻译】急求翻译文章摘要

发布于 2013-04-24 · 浏览 1493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12 年零 3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摘要目的:总结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既能手术全切除肿瘤,又能维护和保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依据MRI显示的肿瘤在椎管的部位及其与椎管和硬脊膜的关系分为3型,Ⅰ型:硬膜外椎间孔内外沟通型49例,Ⅱ型:硬膜下椎间孔内外沟通型68例,Ⅲ型:椎旁巨大型12例。其中17例为已在外院行全椎板切除手术后的复发性肿瘤,均采用原切口入路,112例原发患者中,15例采用颈前入路,后正中入路85例,经侧方或后正中联合胸、腹腔入路12例。对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椎间关节严重影响到脊柱稳定性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节段椎体重建或椎弓根固定融合手术。结果:129例病人均在神经监测及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全切123例,近全切6例;切除肿瘤后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手术27例,其中3例行颈前路椎体重建及固定融合术,24例行经椎弓根后路脊柱内固定术。术后病理回报:神经鞘瘤99例,神经纤维瘤8例,脊膜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畸胎瘤1例,其它恶性肿瘤7例。术后平均2周神经功能改善122例,症状同术前7例,加重1例。无手术感染、瘫痪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个月-4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2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加重及复发病例。7例恶性肿瘤患者,有3例死亡。结论: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由于横跨椎管内外,手术Ⅰ期全切除比较困难,由于肿瘤侵犯椎体或手术切除会造成脊柱畸形。在争取全切除肿瘤的同时,维护脊柱的稳定性是手术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采用显微外科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手术全切除椎管内外沟通肿瘤,减少神经功能受损的重要方法。由于肿瘤所在椎管内部位的不同,以及肿瘤的性质及其对椎体骨质结构的破坏程度不同,手术切除肿瘤后一定要根据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受累关节的程度及其对脊柱稳定性进行评估,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的椎体重建和脊柱内固定手术,可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并巩固治疗效果。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493

6 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