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颈椎病中医治疗经验
以颈椎病临床中所常见的颈项、肩部肌肉的酸胀疼痛、拘急不舒等症状,中医将其归属到颈肩痛范围,其发病多由强力负重或房劳太过致使精亏髓虚、不能充养而导致骨质退化所成,风寒湿三邪相互作用而乘虚侵入人体使经络气滞生淤致痰且毒伤脊椎而发,诚如国医大师任继学之说“……以颈椎骨增生为病之本,脑髓、心、脾、肝为病之标,经络为病邪传导之路,筋脉、神机、神经为病象反应之枢……”。中医的多种方法均有一定效果,但不同的治疗思路对疗效有明显的差异。笔者在20余年临证中,立足中医整体观,在治疗上主张内外兼治,以精亏髓虚为本,外感诸邪为标,以经络、筋脉、神机等枢应内外,
以针刺与推拿相结合取效当下,中药与运动相结合功在长远,疗效较为满意。
针刺与推拿:取颈肩部压痛点即阿是穴并配以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后溪共为主穴,每次选用3~6穴常规针治;对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则在疼点垂直进针,过皮即向上、外斜刺进针,使针向下进入肌肉,有胀感即退针,进针角度与所在肌肉深浅决定。然后取卧位以柔和、轻巧、渗透的按法、推法等手法缓解颈肩部肌肉痉挛,由于50%以上的颈部运动由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完成而其余50%的颈部运动则均匀的分部于C3-7,故而多用端提、牵引法松动,在此基础上以垂直按压棘突,增加颈椎屈、伸的活动范围;以垂直按压横突,增加颈椎旋转的活动范围;以垂直松动椎间关节,增加颈椎侧屈和旋转活动范围;以侧方推按棘突.增加颈椎侧屈的活动范围;以后伸摆动,增加颈椎屈、伸的活动范围;以侧屈摆动,增加颈椎侧屈的
活动范围;以旋转摆动,增加颈椎旋转的活动范围等。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慎用或不用手法。
颈椎病用方药亦可根据中医辨证处方,笔者多年来宗仲景葛根汤,广取前贤经验,薄有临床心得。仲景《伤寒论》:“太陽病,項背強儿儿,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用“葛根4两、麻黄3两、桂枝3两、白芍2 两、炙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治疗外感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痛、项背拘急疼痛。方中以葛根为君,升津达表,解肌散邪;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祛除风寒;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如此葛根汤,是为解“太阳病,项背强几几”,适可用经方意以治疗颈肩疼痛。以颈肩痛为主症的颈椎病,既感受风寒又见虚寒兼夹湿等,葛根汤之葛根虽有治项强而却少温经通络之能,故治疗颈椎病诸症,应以桂枝为本葛根为标,虽不疗伤寒但仍宜辅用麻黄
以佐解肌。笔者以葛根汤加味如下:葛根60--90 g 、桂枝18-30g 、白芍18-36 g 、炙甘草12-24 g 、麻黄6-9 g、羌活9g、威灵仙15 g、柴胡3-6 g、生姜l0-18g、大枣l2枚。头痛,加川芎15g、白芷10g;头晕,加半夏159、陈皮10g、泽泻18g;手臂疼痛,加姜黄10g、桑枝10g ;心慌怔忡,加红参10g、麦冬12g、枣仁30g、茯神12 g 、香附9 g;咽中不适,加白芥子10g、石菖蒲10g;肌肉酸疼挛急,重用白芍45 g 、加木瓜30 g、薏苡仁30 g;寒生内湿,加附片6 g,苍术15 g;阴虚兼夹,加北沙参30 g、山萸肉15 g;久病肾虚,加鹿角霜15 g;久病入络,加全蝎6g 、地龙15 g、僵蚕15 g。此为,笔者也常酌用以下药对以缓解颈椎病诸症疼痛:川芎、葛根,香薷、茵陈,牛蒡、僵蚕,防风、南星,川、草乌配磁石、木瓜佐乳没等。
用葛根汤加减,虽能很快缓解症状,但在取得近期疗效之际,还要积极着手从根本上解决颈椎退化等问题,这才是中医治疗颈肩痛意义所在。在组方时,应考虑到病机的各个方面,将散寒、祛风、去湿、化痰、活血、软坚、止痛、通络、补肾、柔肝等,融合在一起,并权衡阴阳之间的平衡。颈椎病发作时,当以汤药为主,剂量宜重而量雄厚效快;缓解时,可以丸散为主,剂量宜轻而用药宜精,长期服药,以助骨质改变有所修复。
中药内治同时,配合患者自己的功能运动,才是中医治疗颈肩痛特色所在。笔者常用以下方法授予患者,简单易行而效佳。方法:功能运动前进行深呼吸数次,然后自然呼吸,吸气时使颈部尽量前屈下颌,接近胸骨柄上缘,呼气时头部还原位,然后在吸气使颈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呼气时头部还原位;吸气时向左后向转动,幅度宜以自觉酸胀为好,呼气时头部还原位,再吸气时头向右后转动,呼气时头部还原位;反复7-8次。由于颈椎病为退变性疾病,超负荷量的活动不仅加速或加重颈椎的病理改变,而且易引起外伤或发生意外,椎动脉型及脊髓型颈椎病者需注意,宜少做、慢做或暂时不做。
中医治疗颈肩之外,药茶在病后防发及保健防病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常用:葛根50克、薏米仁50克、五加皮15克,煎水代茶饮,可根据个人喜好可加入冰糖等适量服用。
以上是笔者浅薄经验之说,冀抛砖引玉,恳请指正。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