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超声评价
A、术前评价
1、动脉系统的评价:主要是桡动脉或者尺动脉的;其次是肱动脉、腋动脉级锁骨下动脉。
a、动脉的走形,观察是否有确如、多支、高位,是否迂曲、斜行走向等。
b、动脉内径:只用止血带,内径大于1.6mm,成功率高,反之小于1.6mm,成功率低;且结合血管本身是否有硬化或者其他血管性疾病。
c、内-中膜厚度:测量其厚度,观察是否有斑块等,一些严重钙化可以导致手术失败。
d、通畅情况:追踪以上动脉是否狭窄或者闭塞,尤其锁骨下动脉。
e、反应性充血检查:受检肢体握拳2分钟,松开测血管频谱,RI:小于0.70.
2、静脉系统的评价:主要以头静脉级贵要静脉
a、内径:大于2mm为宜,部分专家研究用止血带3分钟后大于2.5mm即可。
b、走形级属支:描述血管的走形,平直有利于穿刺,迂曲增大穿刺的难度;探测手法:浅静脉表浅,需注意探头的力度要轻柔,以横切面为主,兼用纵切面。
c、扩张能力:目前留置管针较多,注射部位要重点观察。
d、深度:描述静脉前壁距皮肤的距离,有助于穿刺的成功率。
e、血管的通畅度:排除是否血栓等。
B、术后评价
对上臂肱动脉进行血流量测量及波形分析,可简单、迅速、有效的评价瘘的状态机功能
在灰阶超声上以横切面测量内径,纵切面测量流速,血流量(ml/min)=时间平均流速(Vmean,cm/s)X横截面积(3.14x内径c㎡)X60;一般低于300-500ml/min,可提示内瘘功能不良,但是需谨慎。
一点戳见,请指出,顺便请有解剖彩图的大虾,提供下肢体浅静脉的图谱及提供一下有价值的图片,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