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李贽批判

发布于 2010-02-16 · 浏览 2071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15 年零 8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http://xys4.dxiong.com/xys/magazine/GB/2010/xys1001.txt

  李贽批判

   ·天路客·

  当代人失去了古人的活力,
  大地也失去了昔日的丰饶。
  ————卢克莱修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题外话:李存勖的继任者唐明宗李嗣源做了几件事清还是很值得推崇的。令
国子监校正“九经”、他的儿子秦王天天搞一些不着调的东西,附庸风雅,便教
育他说“我见庄宗(李存勖)好为诗,将家子,非素习文,途取人窃笑,汝勿效
也”、在位时总是“原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后来果然出现了一个皇帝赵匡
胤)。

  相比较,石敬瑭就不行了,做了傀儡儿皇帝,割掉了燕云十六州成了金元辽
的大本营,为宋朝长达300年的天下一直无法统一,成了中国史上的第二个“南
北朝”。

  没错,这首《三垂岗》为清代严遂成所作,严遂成虽然在清代诗名不彰,但
后人称其“长于咏古,人以诗史目之”,此咏史诗是其传世之作。描述了五代时
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上党三垂冈之事。***对其父子评价甚高,在评论三垂
冈战役时说:“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可谓识时务之俊
杰”,并称李存勖的战术是:“先退后进”,又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存勖小
名)。”***晚年称:我现在是“鼓角灯前老泪多”。

  前几年,在琉璃厂有幸购得的一九八四年文物出版社与档案出版社联合出版
的《***手书古诗词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f8zt.html )公开发表了这幅
手迹。原件为信纸上写就,未注时间。整篇书法为典型的毛体狂草,用笔流畅娴
熟、气势磅礴,布局错落有致、自然奔放,是为***晚年的成熟之作,亦为毛
氏手迹之精品。

  为什么突然说起这首诗呢,缘起前不久整理地下室旧书,找出一本年轻时购
得的旧书《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李存孝、王彦章、李克用、朱文等等一个个耳
熟能详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吧?呵呵反正我小时候很熟悉,现在也没忘。这本书里
都有描述,栩栩如生,形象饱满。很多元人的杂剧取材于这些故事,例如:《祥
梅寺》、《落巢山》、《珠帘寨》、《战潼台》、《五龙斗》、《石头人招亲》、
《飞虎山》、《反五侯》、《太平桥》等,很多了,这里不再罗列。

  看了下封面宝文堂书店出版,作者罗贯中,但据专家考证好像应该是无人的
著作,这里不去说它。太磨叽了,还没有进入正题。

  在这本书里,有卓吾子的评语(批评),赵景深在《小说闲话·〈残唐五代
史演义传〉》里面说:“……我们在书中根本不曾看见玉茗堂只字的批评,而卓
吾子的评语又是那样的庸俗可笑,敷衍塞责,所说的全是尽人皆知、理所当然
的话,谁不知道,又何必李卓吾来说呢!”

  天路客觉得这实在冤枉了李贽,我大胆推测应该是有人托名李卓吾为《残唐
五代史演义传》而做的批评。仅举一例,该书第三十四回《梁兵劫夺勇南柩》回
末,卓吾子评:朱温得王彦章为元帅,赂李英为腹心,请驾建都汴梁,社稷可危
矣夫!

  确实是是平淡无奇,言之无物,实乃非李贽风格。

  李贽何许人也?反正在我印象里他态度激进言辞激烈笔锋犀利,总之,用现
在的话说就是一著名的“愤青”!文风挥洒自如有社会责任感,他利用当时的流
行小说《水浒》,戏曲《西厢记》等的影响,用批注的方式宣传自己的观点,在
社会上形成了轰动效应,其抨击对象直指朝廷的达官贵人,学者名流,揭露他们
的虚伪狡诈,说他们“平日讲的不去做,平时做的又和他们讲的全不想干”。

  李贽的活动时期当为嘉靖、隆庆、万历年间。

  譬如他的讽刺:这些道学家们平时只知“打恭作揖”,“同于泥塑”(指朱
子教人习***和闭目反思的训练),而当国家“一旦有警,则面面相觑,绝无人
色”,以至“临时无人可用”。

  湖北黄安大官僚耿定向以卫道者自居,李贽去函,揭露他欺世盗名:试观公
之行事,殊无甚异于人者--读书而求科第,居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
子孙。种种利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之谈学,便说
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以此而观,所讲未必公之所行,
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讲,其与言顾行,行顾言何异乎?(《焚书》卷1《答耿司
寇》)

  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说: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
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
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则谓水浒之名,皆大力、大贤,有
忠有义之人可也。(《焚书》卷3)当时有海盗林道乾,率众出没海上,劫夺财
物,官兵不能制。李贽认为,象林道乾这类有才干的人士不受重用,才铤而走险。
如果使林道乾这样的人才“当郡守二千石之任,则虽海上再出一林道乾,亦决不
敢肆”。“唯举世颠倒,故使豪杰抱不平之恨,英雄怀罔措之戚,直驱之为盗
也。”(《焚书》卷4《因记往事》)。

  明朝建国到崇桢亡国,共276年,李贽的政治、学术活动时期,正当明王
朝中叶,比起开国时期的盛世,显然走向下坡路,但离明朝亡国还有一百多年。
开国时期的思想家,如宋濂、刘基、方孝孺、姚广孝等人,对新建的统一王朝充
满了信心,如提倡关心人民疾苦,减少农民赋役,惩治贪官污吏等,主张不是停
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而能见诸行动。明中叶以后,一方面,政治***,宦官弄
权,但也有一批忠贞之士支撑其间,有王守仁、张居正等人整顿人心,振刷吏治,
有戚继光等安边武将,有况锺、海瑞等临民廉吏,使得濒临亡国的明朝政权才没
有很快败落。李贽看到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但仍对明王朝寄予希望,尚未完全绝
望,对封建***制度没有发生怀疑。

  等到明朝彻底灭亡后,黄宗羲撰《明夷待访录》,才从根本上怀疑集权的君
主制度,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又说:“天下之
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黄守羲反对君主制的思
想是李贽当时看不到、也不敢触及的。

  总之,李贽哲学还属于王守仁学派的体系,是王学在新条件下萌发的具有革
新精神的正统主张。如李贽的《藏书》评论历史人物,把黄巢列入《盗贼传》,
把张角、张鲁列入《妖贼传》。在《昆仑奴》文中说:“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
妇,同一侠耳。”评论戏曲《拜月亭》时说:“详试读之,当使人有兄兄、妹妹、
义夫节妇之思焉……事出无奈,犹必对天盟誓,愿始终不相背负,可谓贞之极
矣。”(《焚书》卷4)

  但也要看到:把李贽的批判言论看得过了头,提高到反封建的高度,是不符
合李贽的思想实际的。李贽以孤臣孽子之心,深刻揭露明代社会弊端,揭露是深
刻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则是无力的。李贽的遭遇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当
时有进步要求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性遭遇。

  说了半天,李贽是谁?哦,李贽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卓吾、卓吾子。

  参考文献:

  ① 二十四史·明史

  ②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宝文堂书店 1983年5月第一版

  ③ 学术文化随笔 任继愈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年5月第一版

  ④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9月第二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h9e9.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f8yz.html






























































































































最后编辑于 2010-02-17 · 浏览 2071

14 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