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想知道如何做科研吗?强烈推荐—《科学之路》(The ar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发布于 2004-07-09 · 浏览 1.0 万 · IP 陕西陕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20 年零 30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科学之路>(The ar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是一本论述科学研究的实践与思维技巧的书。作者威廉.伊恩.比德穆尔.贝弗里奇 (William Ian Beardmore Beveridge) 一九○八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于一九四七年起任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科学家。本书综合了本世纪和上世纪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见解,又结合了作者本人的经验、教训,立论鲜明,编排醒目,语言也饶有风趣。
原书来自台湾庄荣辉教授的主页,我将之整理成中文简体Word版本(见附件),与大家共享。这是国内难得一见的讲述科研方法(尤其是在生物与医学领域)的优秀读物,强烈建议每位有志于献身科研工作的园友一读。

以下是庄荣辉教授的书评:

至今还记得收到包裹,打开牛皮纸,出现两大迭『科学之路』的情景。
在一九八五年看到『科学之路』中文版之时,正是我博士班快要毕业的关头,好像是在公馆那家金石堂买的。快快读过之后,马上向出版社订购了三十本,分送一些大学部或研究所的学生,巴不得全台湾的学生都能读到。
为什么这本书如此重要、如此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书中淋漓尽致地说明了,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家的风格、为何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真深深体会到,英国人在科学本质上的高度认知与修养,实在有其文化上的传承,堪为借镜。
将近二十年后,网络已经把地球连结成一个大计算机,然而科学的基本精神却仍然完全没有改变,重读『科学之路』后更确定此一事实。想要重蹈二十年前的覆辙,购买数十本书来广种福田,却买不到这本书,也找不到出版社。
曾经向『天下』建议重新出版,等了几个月的专家审查,得到诸如『该书内容属研究人员层次,非一般大众有兴趣』之响应。就这样一直搁着,也一直忙着,差点忘了有这本书。
但还是在导生会中不断向学生们灌输『科学之路』的精神,并且希望能够经由网络来广为散布。有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帮忙扫描页面,花了暑假几周时间转成文字文件,再来就是要搬到网页上去,这要我自己来做。
我并无原翻译者杨新北先生的授权,因为真的花了很多努力都找不到原出版社,但迫于『为时已晚』就冒昧地先把文字搬到网页上去,若有任何方式能够联系到,我愿意付出所有转载费用。但我自己的空暇时间近乎零,因此也只能搬一章算一章,慢慢地把整本『科学之路』网络化,希望能够有多一些人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最后向原作者 Beveridge 及中译者杨新北两位先生致以最大敬意。Beveridge 先生当然让我撑开了眼界,真正认识西方的科学精神;杨先生的中译流畅严谨,充满五四运动时代,中国文化刚受西方科学启蒙的那种风格,平铺、直述、俭约、明了,毫无做作。
这不正是科学精神?
2003 年 11 月 20 日














科学之路.rar (146 KB)

最后编辑于 2004-07-10 · 浏览 1.0 万

59 33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