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期间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恶性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导致后续治疗延迟和(或)剂量减少,易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及严重感染,影响患者预后及安全。合理预防和管理恶性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肿瘤医学 · 2023-03-26
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妇科肿瘤领域应用的临床专家共识(2025版)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作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是妇科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但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不良肿瘤医学 · 2025-07-25
同步放化疗期间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同步放化疗期间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内容介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恶性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导致后续治疗延迟和(或)剂量减少,易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医学 · 2023-04-01
【讨论】头痛,肝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增加。患者,男,25岁,军人。主诉:头痛不适半年。2006年3月份因患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HREZ),用药4个月,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中西医结合),肝功能有所好转。7月份,患者开始出现头顶部胀血液病 · 2007-01-09
2023.03+同步放化疗期间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2023.03+同步放化疗期间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内容介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恶性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导致后续治疗延迟肿瘤医学 · 2023-04-05
术后颅内感染抗感染治疗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一例患者男,61岁,因“脑膜瘤”为求手术于2017年10月23日入住神经外科。10月27日行“侧脑室脑膜瘤切除术”,术后第五天脑室引流液近清下拔管,次日即出现体温上升,为中高热,伴精神变差,虽PCT正常,合理用药 · 2017-11-23
早期CSF预防治疗可能减小化疗NHL病人的危险据Docguide.com2004年2月26日讯美国一项研究报告,部分化疗的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病人早期行集落刺激因子(CSF)的预防治疗,可能减小发烧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 对用环磷酰胺肿瘤医学 · 2004-02-27
【共享】癌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抗生素使用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美国传染病协会不知各位同道肿瘤术后化疗的病人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遇到如何处理?我们一般是使用粒升素三天,有体温时加用抗生素三天(没有特殊规定使用种类),必要时请血液科会诊。记得有一次病人是使用腹腔普通外科 · 2011-08-16
求助↓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CRP100多10月大的小朋友,发热1天,查血白细胞2.33,中性粒细胞0.47,淋巴百分比51.6,看着像病毒感染,但是CRP119.01。是考虑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等特殊感染?感谢各位大佬儿科 · 2022-08-26
【原创】考虑为家族性粒细胞减少症病、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等),行骨穿等化验。追问病史,其母说该患者其父、其姑、其姑奶、其太奶均在口腔溃疡史,但不了解是否做查关化验。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对该患儿诊断: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未查儿科 · 2015-01-04
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临床用药指导原则(2023年版)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1类创新药物,是全球首个第三代G-CSF产品。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非髓性恶性肿瘤成年患者在接受易引起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骨髓合理用药 · 2024-01-09
【转贴】粒细胞减少症专题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细胞数目异常,其所引发的感染是血液及肿瘤科医师每天都需要面对的临床难题。本专题特邀请三位血液科专业医生,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概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鉴别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 · 2012-01-31
【新手*请关照】请教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请教一下,如题,看到很多说法,比如T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抗中性粒的抗体、异常的凋亡通路激活、脾亢等等,目前有比较权威的定论吗?哪一个占主导地位?血液病 · 2014-08-11
5岁,咳嗽,头孢,ANC减少,MP-IgM阳性已无明显咳嗽,已经到上级医院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讨论:此患者为典型的轻症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经系统抗MP治疗后基本痊愈。同时也存在特殊点,也就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由多种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儿科 · 2024-01-18
《Maudsley精神科处方指南(第14版)》学习笔记——氯氮平诱导的粒细胞问题氯氮平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风险约2.7%的接受氯氮平治疗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中一半是在治疗的前18周内出现的,3/4在1年内出现。危险因素包括非裔加勒比人、年龄低和基线精神心理 · 2022-09-19
【A Clinical Problem】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的血液学毒性标准的一点疑问在NCCN中,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的血液学毒性中,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标准并不一致,并且达沙替尼的ANC要求小于伊马替尼,不解?记得达沙替尼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是伊马替尼的300倍,是否前者对粒血液病 · 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