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脊柱功能障碍。尽管大部分患者手术效果均较好,但对这类疾病目前尚无很好的指标准确的预测患者术后功能预后。有研究报道认为,MRI检查的相关影像学表现可以预测CSM的功能恢复情况,但因MRI测量方法学等的差异,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同样的,大量的回顾性研究认为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基线改良JOA评分等均和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相关。但近期的一项系统研究评价认为,基于当前研究文献较 ...
2013.06.20
-
-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自1982年首次应用以来已经成为治疗腰椎推行性疾病的一个常规方案。该手术方法和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是:通过单侧手术即可达到360度融合,而对硬脊膜囊和神经根牵拉较少,因而其损伤神经的可能性就较少。既往腰椎有手术病史的患者给再次腰椎融合术带来了挑战,因前次手术切口愈合形成了疤痕,同时脊柱的解剖标志点发生变化使得解剖分离和暴露神经根等重要结构变得困难 ...
2013.06.18
-
-
研究者认为:改良后路经肋横突入路(mCT)行2个或以上节段切除椎体和单节段相比,无论是术中失血,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无显著差别,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
2013.06.17
-
-
研究者认为,弹性髓内钉联合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弹性髓内钉进行骨折复位时无需暴露骨折断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骨折断端血液供应,以利后期愈合;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在弹性髓内钉辅助复位下可以维持较好的骨折断端复位,同时避免弹性髓内钉固定不牢靠的缺点。两技术联合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术中骨折复位简便,术后骨折愈合率高,无明显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2013.06.16
-
-
简介:本文阐述了多节段脊髓硬膜外脓肿(SEA)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在病变节段置入管型牵开器引流脓肿成功治愈3例病例,所有病例术后预后结果良好。脊髓硬膜外脓肿(SEA)是较为严重的感染,约占住院患者的2/10000*年。SEA可以出现急性神经症状,即使得到有效的治疗措施,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SEA脓肿通常沿脊髓节段延伸,最常累及胸段脊髓,其次是腰段。多节段的SEA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对这类疾病患者,传统的 ...
2013.06.13
-
-
儿童肥胖可导致多种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等。肥胖相关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包括关节疼痛,下肢轴线异常等也较为常见。在成年人群中,BMI指数增加可导致膝关节疼痛,身体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增高骨关节炎的发病概率。鉴于上述较多的不利因素,近些年对肥胖的研究开始倾向于儿童人群。研究报道显示,肥胖儿童的身体机能和健康问题较同龄人群更多,但目前对影响肥胖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较少。近日由美国学者 ...
2013.06.13
-
-
在临床病例研究中,患者失访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特别是对随访时间较长的临床研究,患者失随访比率更高。患者失访的原因各异,财政状况,后勤原因,语言障碍,患者个人因素等。失访比例过高可影响最终统计结果的差异。目前有关多少失访比例是合适的统计学研究较少,现普遍认为,失访比例<20%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国际上较出名的骨科学杂志,如JBJS,CORR等均将20%作为分界点,若失访比例超过20%,则将患者的研究证据等级从1级调整到2级。尽管如此,目前20%失访比例作为一个临界点仍未得到广泛承认,近日由德国学者完成的一项统计学研究显示,失访比例超过20%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统计差异性造成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JOA杂志上。
2013.06.12
-
-
肩关节后脱位伴肱骨头骨折的发生率较低,而约有2/3的脱位患者都无法在早期明确诊断。其治疗决策取决于肱骨头关节面的塌陷程度。有文献报道肩关节后脱位肱骨头骨折累及关节面超过30-40%的患者行肱骨小结节转移术治疗肱骨头塌陷远期效果一般。有学者推荐肱骨头关节面塌陷程度超过40%可行半肩关节置换术。目前对异体骨移植重建肱骨头塌陷面积达40%的病例已有文献报道,最长随访时间3年,效果满意。近日来自西班牙的学者就6例肩关节后脱位肱骨头骨折关节面塌陷达40%的病例进行了总结报道,这些患者都用异体肱骨头进行移植,随访10年以上,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Injury上。
2013.06.12
-
-
已有的文献报道显示,每年世界各国花费在医疗领域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投入到了对腰痛的诊治中。美国公开的文献调查发现每年约有2千万的患者有腰痛症状,同时每年约有8%的患者因为腰痛不能工作,占所有非工作时间的40%。已有的研究证据显示,腰椎融合术后患者接受补偿反而会降低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程度,但上述研究未将补偿类型进行区别分析,因此目前关于不同补偿方法对患者腰椎融合术后的功能恢复影响尚无精确报道,近日来自美国Lou ...
2013.06.12
-
-
在年轻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人群中,创伤造成的肩关节不稳发生率较高,长期的肩关节不稳容易出现损伤复发,并继发肩关节骨关节炎,通常需要手术干预以获得肩关节的长期稳定。近年有文献报道,患者自诉的有肩关节损伤病史是肩关节后续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后期发生肩关节损伤的风险要高于正常人群9倍,但作者并没有将肩关节后续损伤特别限定于肩关节不稳定事件。近日由美国学者完成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对肩关节损伤人群长达4年的随访研究提示:肩关节不稳患者后期肩关节不稳定损伤概率显著增高,相关结论发表在2013年3月份的JBJS Am杂志上。
201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