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剖上海医疗卫生
瑞金医院的内分泌科,烧伤科,血液科;仁济医院的风湿科,消化内科,新近发展起来的肝移植科;新华医院的小儿科尤其小儿心脏外科,神经外科在崛起;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口腔科,整形科,血管外科,不断崛起的骨科;这几个都是交通大学医学院的。
长征医院的脊柱外科;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肝胆外科;这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眼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在崛起;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创伤骨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医院的胸外科,心脏外科。这是卫生局的。
当然还有第十人民医院的口腔科,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口腔科也正在崛起。
纵观以上医院,发展最好的就是上医系统的几家医院名气最大,在全国也小有名气。为什么呢?我想虽然有着他们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是与他们院领导的定位也不无关系。
上海人口众多,已经步入老龄化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自然高发,沿海开放城市皮肤性病也会高发,所以有了中山,华山,肿瘤医院发展特色科室的病源基础,而他们现在的领导人又懂得怎么巩固这种优势,所以就打造了相关学科的院士,最近两年就打造了神经外科院士周良辅,心血管内科院士葛均波。肿瘤医院的院士后备人员也非常多,青年学者一大批。
上海人爱吃甜的,口腔科自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也就有了九院口腔科的崛起,当时他们领导人也比较英明,打造了邱蔚六院士,上海经济发达,爱美人士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自然也有了九院整形科的崛起,也有了张涤生院士。
随着老龄化的来临,退行性病,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自然有了大量的病源,也有了长征医院的骨科的崛起,只是可惜,军队关系复杂没能打造出骨科院士出来,也就不断经受着其它医院骨科的挑战,病源的分流。
瑞金医院的内分泌科也是获得了老龄化,经济发达饮食不健康带来的红利,所以发展的也非常好,但是始终没有打造出一名院士来,所以也就有了六院内分泌科的崛起,以至于现在有了内分泌的院士项坤三,学者院长贾伟平。瑞金医院虽然有三名院士,但是都集中在血液科。
上海市的骨科崛起较早,也出了三名院士,分别是顾玉东院士,陈中伟院士,戴尅戎院士,前两位崛起于上海工业发展时期,都是手外科显微外科的,但是现在上海基本上没有什么手工业了,自然手外科也就慢慢没落了。顾玉东人非常聪明利用华山神经科定位的优势,发展了周围神经外科,所以现在的华山手外科过的还可以,但是也谈不上大的发展,而六院陈中伟院士,在六院受到排挤,后跳槽到中山医院,但是在中山医院始终也未能创造出新的成果,毕竟他是手外科的,又没能很好的转型,后来不幸罹难,也就为他的骨科事业画上了句号。六院因最早搬离上海中心,到郊区发展创伤骨科,所以定位还是准确的,但是现在六院所在地徐家汇也已经是市中心了,而且一直也没能打造出创伤骨科的院士出来,所以面临着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崛起的压力。戴尅戎院士是基础研究出身,虽然定位于关节外科,非常准确,但是九院始终没有大量的骨科病源,加上没有一流关节专家,所以一直发展的不是很好,但是最近引进了脊柱外科的赵杰,此人是长征医院骨科元老赵定麟之子,有一定的水平,所以九院的骨科也开始崛起了。
病源基础是面对上海所有医院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建立,上海市医疗中心的定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权,但是最难于打破的还是要有院士,院士不是一朝可以培养的出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引进的,一个学科一旦有了院士,就会形成坚固的垄断城墙,对患者有消费垄断特权。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中山医院心内科,九院整形科和口腔科,东方肝胆医院肝脏外科,有院士,有特色。其它医院再想在这个几个学科上有所建树非常难。
围绕上海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内分泌科只可惜院士与特色基础分开,很难成为全国中心,瑞金与六院的交逐还将非常激烈。
肿瘤医院有特色,无院士,这是他们的短板,没有形成绝对的垄断,所以各个医院的肿瘤科过的都还可以,现在仁济医院拉上肿瘤研究所,有志与肿瘤医院争夺市场,具体战况还要拭目以待。肿瘤医院虽然有很多可以成为院士的青年学者,但是只要一天没有院士,他们的垄断就还充满着变数。
老年退行性变方面,长征脊柱和关节,六院关节,虽然好,小有特色,但是不仅没有院士,也无能够成为院士的后备学者(长***),所以现在竞争格局非常混乱,六院,市一,九院,仁济,东方的脊柱都在崛起,这场混战中最终谁会胜出,还难于看出。
瑞金医院的血液科,有院士,有特色,别的医院发展起来的机会也不大。眼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泌尿外科,虽然仁济医院泌尿,瑞金肾内,仁济肾内,华山神内,市一和五官科医院眼科等各有特色,但是都还没有形成坚强的壁垒,都还有机会崛起。 祝道投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