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西氏内科学》第21版(中文版)有感
1.不规范医学名词。以书中出现次序排列,括号内为规范用词(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准)。如:实证医学(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食管回流(食管反流)、心律紊乱(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型心律紊乱(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型心律紊乱(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脏压塞)、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除极化(去极化)、喷血分数(射血分数)、容压环(压力—容积环)、氧化氮(一氧化氮,NO)、柔顺性(顺应性)、QRS复波(QRS波群)、特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阻滞(心脏传导阻滞)、肌宁蛋白(肌钙蛋白,tropnin)、杠举(抬举)、二尖瓣回流(二尖瓣反流)、血脲(血尿素氮)、细胞压积(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渗摩(渗透压)等。
2.个别名词翻译时前后不统一。如:troponin在第94章译为肌钙蛋白,而在第113和114章则译为肌宁蛋白。另在表117—1中, 275页的表头是:二尖瓣回流、主动脉瓣回流,而在同一表的续表即276页对应的表头则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个别词语翻译不够确切,如17页“每日饮酒1drink,最多3drink,有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此处drink在《美国传统英语词典》中解释为“一口一杯喝下的液体量”。书中仅译为“杯”,体现不出具体量的概念。
4.前后衔接不妥当,如300页“一般治疗和预后”小标题下,出现“Ⅰ类扩张型心肌病者,1年死亡率不到10%,Ⅱ类……,Ⅲ类……,Ⅳ类……”,而此前书中并未交待扩张型心肌病的分类问题。笔者认为根据上下文此处作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为妥。
5.印刷错误:如87页右倒数9行“多无分析”,应为多变量分析或多元分析(multivariat analgsis); 94页表102—1中卡托普利用量:“0.25mg,每日2次”,应为6.25mg,每日2次; 170页图109—5中上起12行“糖尿病(I型)并蛋白质”应为糖尿病(I型)并蛋白尿; 173页右上起27行“强制性适应性”应为强制性适应证; 188页表110—4中上起7行肺动脉栓塞心电图“S1Q1T3”应为S1Q3T3 ; 307页右倒数3行“无何任心脏病的症状”应为无任何心脏病的症状; 322页右上起32行“主动脉内血管”应为主动脉内血肿; 323页左列“IAKAYASU动脉炎”应为TAKAYASU动脉炎; 335页右倒数7行“一时性黑”应为一过性黑蒙(amaurosis fugax)。
《西氏内科学》是一部经典性世界医学名著,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被世界各国医学界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1]。其第21版中译本的出版发行,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贤才教授对《西氏内科学》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年近古稀还一人翻译如此博大的第21版《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实在令人敬佩。本不该对他老人家的作品吹毛求疵。然而,从学术角度讲,象《西氏内科学》这样一本学术性极强的世界级医学名著,出现用词不规范和诸多印刷错误,给读者造成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不规范的医学名词容易使读者产生概念混乱,甚至接受不正确的信息。语言只有符合社会规范才能达到完好的交流目的[2]。希望出版单位在翻译出版类似书籍时,能以严谨的态度去使用规范医学名词,认真对待每一字、每一词,避免出现类似问题。还《西氏内科学》等医学名著原有的权威性与可读性。
以上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钱信忠.序.见:Goldman,Bennett,主编.王贤才,主译.西氏内科学.第21版.第3分册.心血管疾病.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2003.Ⅷ.
2. 许嘉璐.序2.见: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7.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