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贝尔斯登有机化学手册使用指南

发布于 2003-12-22 · 浏览 1510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21 年零 13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一、简介

贝尔斯登有机化学手册原德文名为Beilsteins Handbuch der Organischen Chemie,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手册最早是由在德国做研究工作的俄籍化学家ФKБeЙJIbщTeЙH(F.K Beilstein)独立编写完成的,而本书也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为了便于记忆,通常称为"贝尔斯登" Beilstein。它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一部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应用方面最典型的多卷集参考工具书,为我们全面概括了解已经定性的有机化合物和自然界存在的结构未知的有机物,也是一部卷最多的巨著。

二、概况

Beilstein编写开始于1862年,经过20 年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第一版(共两卷)于1881-1882年问世;第二版(共三卷)于1885-1889年出版;第三版于1906年以前出版,共收录了80000种化合物。由于Beilstein1906年去世,以后很长时间中断了此项工作,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由德国化学会Beilstein研究所继承下去,并出版了第三版的补编(内容包括1899-1906年的文献)。1918年出版第四版的正编,这就是我们通常使用的第四版正编。全版内容按有机物结构类目共分31卷,1-27卷为各卷合成有机化合物,28-29卷分别为主题索引、分子式索引,30-31卷为天然有机物。从那时起这31卷一直固定未变延续至今。第四版每卷的第一次出版本称正编(Hauptwerk)取德文的首字母"H"作为代号,正编27卷中包括1910年以前的文献,大约有20万种有机化合物条目。以后补充的称补编(Ergänzungswerk)取德文的首字母"E"作为代号,补编是正编相应各卷内容的补充。
第一补编(Erstes ErgänzungswerK)分别在1928-1938年间出版,包括1910-1919年间的文献资料共27卷,各卷所包括的内容与正编相对应,其代号为E I。
第二补编(Zweites ErgänzungswerK)在1941-1955年间出版,包括1920-1929年间的文献资料,共29卷,代号为E II或II。
第三补编(Drittes ErgänzungswerK)1958年开始陆续出版,包括1930-1949年的文献资料,代号为E III。
第四补编(Viertes ErgänzungswerK)是1950年开始编纂,1972年出版,包括1950-1959年的文献资料,代号为E IV。
从17卷至27卷(杂环化合物)开始第三、第四补编同时出版,成三、四补编合订本,文献包括1930-1959年的资料,共17卷,代号为E III/ E IV。
第五补编于1984年开始出版,内容包括1960-1979年的文献,并全部改为英文版。第V补编从17卷开始编辑出版,以化学物质命名和化学术语采用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命名原则,刊名缩写与美国《化学文摘》所采用的缩写相一致。各类历次出版所收录文献的期限如下。
Beilstein有机化学手册收录文献期限

编名 代号 卷数 出版年份 收录文献期限 书脊书标上的颜色
正编 H 1-31 1918-1937 1910年以前 绿
第一补编 EI 1-27 1928-1938 1910-1920 红
第二补编 EII 1-29 1941-1957 1920-1930 白
第三补编 EIII 1-16 1953-1976 1930-1949 蓝
第四补编 EIV 1-16 1972- 1950-1959 黑
第三、四合编 EIII/ EIV 17-27 1974- 1930-1959 蓝
第五补编 EV 17-27 1984- 1960-1979 黑

Beilstein有机化学手册将所包括的化合物分为以下四部。

Beilstein有机化学手册正编和补编分类系统

部别 内容 卷号 系统号码
I 无环化合物 1-4 1-449
II 碳环化合物 5-16 450-2358
III 杂环化合物 17-27 2359-4720
IV 天然化合物 30-31 4723-4767

为了醒目起见,根据环中杂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进一步将部类III杂环化合物分成若干类(1Ο 2Ο 3Ο…1N…)。这几类化合物在第17至第27卷中的编排顺序体现出来。
第IV天然化合物指未包括在前面各类中的天然物,如橡胶、糖类等。30卷至31卷在正编中出版,以后各补编不再出相应的卷了,卷号H 30中同类文献资料将包括在E III有关各卷中,而H 31中同类文献资料则包括在E IV各卷中。
由于手册中收录的文献资料极为广泛,正编中有机化合物条目就有20万种,在加上六套补编,共超过一百万条。为了把如此庞大的文献资料组织好,便于利用,手册给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指定了一个系统号码,并按其结构或取代基分别编为4877个号码,称为系统号(System-Nummern)。例如:乙烷为7号,它的卤代物编号为8,它的硝基化合物和亚硝基化合物编号为9。丙烷编为10号等。第1-4720号为I、II、III类化合物,其余为IV化合物,各化合物的系统号无论在正编和补编的哪一卷中都始终保持不变。

三、Beilstein有机化学手册的内容和著录格式

Beilstein有机化学手册把化学成分和结构已经肯定并已在正式科学文献上报导过的有机化合物的资料及资料来源是各种国际性的科学杂志以及专利文献,还有某些重要的学位论文和会议报告。同时还大量收集有机化合物的具体数据,对收录的全部正确的资料、数据均列出了详细而正确的出处。在每一卷手册的卷首部列有所引用的杂志及其它出版物的全称、缩写、卷首还附有手册中采用的其它缩写词的汇总表。
Beilstein有机化学手册在著录中使用了许多缩写符号,它们代表的词组可由各卷卷首目录后的暂用缩写符号说明(Weitere Abkürzungen)中查知。
例如:F=Schmelzpunkt(或Fp .Mp)熔点
B=Bildung(形成)生成、制备
Kp=Siedepunkt(或"Sp")沸点
Zers=Zersetzung 分解
同时,手册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均采用刊名缩写,其全称可由当卷的"原有文献缩写表"(Verzeichnis der kürzungen die Literaturquellen)中查到,还可通过每卷前言的期刊缩略名一览表。例如:Am So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美国化学会志)
B=Berichte der Deuts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德国化学会志)
BL=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法国化学会通报)
Helv =Helvetica Chimca Acta(化学学报)
SOC=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英国化学会会志
必须注意的是Beilstein的正编和补编I-IV对文献资料所采用的期刊缩写与美国化学文摘(CA)的缩写方法是不一样的。只有从Beilstein的第V补编开始,期刊的缩写才与CA所采用的缩写相一致。下面是Beilstein和CA期刊对

期刊名称 CA缩写 Beilstein缩写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m Soc Chem Am.Soc
Berichte der Deutschen Chmichen Gesellschaft Ber. Deut Chem Ges B
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que de France Bull Soc Chim Fr BL.
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 J Chem Soc SOC
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ves des Pays-Bas Rec Trav Chim Pays-Bas R

Beilstein手册除了术语刊名外,还有一种缩写,即同一个文献引用数次时,只在第一次引用时写明著者姓名、刊名、卷、页码。为了节省篇幅,以后再引用时,则不再重复,而只注明著者姓氏的首字母。
例如:①BLAISE ②Cr③132.④970….⑤BL
说明:①著者②刊名缩写③卷或期④页⑤是著者的缩写
值得一提的是Beilstein的正编和补编I-III6卷都采用著者正体,刊名斜体,而补编III7卷至补编V正好相反。下面是第五补编的例子。
例如:
Oprep From Methyl O2-acetyl-O4.O6-benzyhden-3-phenycarbamogl-X-D-glucopyranoside,by hydrolysis with aq HC1①(Bottino et al ② Ann Chim (Rome)③62④[1972] ⑤782.784.788)-⑥mp:93-95
注释:①著者(斜体);②刊名(正体);③卷;④年;⑤页⑥熔点。
著录格式说明(EIV 2卷406页)
例如:
①Bis-acetylamino-methan,N.N`-Diacetyl-methandiyladiamin
②C5H10N2O4=CH3-CO-NH-CH2-NH-CO-CH3
③(H179;EII180;EIII403;dort als Methylen-bis-acetamid bezeichnet).
④B Beim Erhitzen von Acetamid mit paraformaldehyd und Kleinen Mengen Wss: Schwefelsäure auf 165℃
⑤(Armour and co. U.S.P.2554846[1945]oder mit.Hexamethylen tetramin in Chinolin(Sauer, Bruni,Am SOC.77[1955]2559)…(下略)制备方法:将乙酰胺与聚甲醛和少量稀硫酸热至165℃或与六次甲醛四胺在喹啉中加热
⑥Kryslalle.F:200℃[aue Me]
⑦{Reimlinger.B.92(1959),970.974}198-200℃[aue Isopropylalkohol]
⑧(Sa,Br)
注释:
①标题排印成黑体字是由化合物最重要的名称(一般不止一个,本例为二个化合物构成);
②分子式或结构式;
③其它各卷所在页号,篇名代号或只有页号,无卷号则表示同卷(如:H179表示正编2卷179页,E II180表示补编2,2卷180页);
④制备方法;
⑤原始文献的著者,刊名,卷,年份及页号;
⑥外观和物理数据,方括弧内重结晶时所用溶剂;
⑦物理数据出处;
⑧Sa,Br分别为前边引用著者Sauer和 Bruni的缩写,表示此数据出处同前。
例2:EIV 5卷832页
①1-Brom-3-Chlormethyl-benzol,3-Brom-a-Chlor-toluol,3-Brom-benzylchlorid
②C7H6BrCl,Formel
③III
④(EII238;EIII714)
⑤B.Beim Erwärmen von 3-Brom-benzylalkohol mit Thionylchlorid,Benzol und wenig Pyridin
⑥(Swain,Langsdorf,Am Soc 73[1951]2813,1818;Vgl E II 238, E III 714),Neben anderen Verbindungen bein Erwärmen von 3-Brom-toluol mit Sulfurylchlorid und wenig Dibenzoylperoxid(Goerner ,Nametz,Am Soc 73[1951]2940)
⑦Kristalle (aus Pae);F:22-22.1o⑧(Sw. la)Kp17:116-118.5o(Go Na)Geschwindigkeitskonstante,der Reaktion mit Trimethylamim in Benzol bei 100o:Sw,La
注释:
①本例为三个化合物名称构成;
②分子式或结构式; ③罗马数字"III"表示查看E IV.5卷,832页上结构图3;
④其它各卷所在页号,代号后只有页号,无卷号则表示同卷,如:本例EII表示补编2,5卷238页,以此类推;
⑤制备方法;
⑥原始文献的著者、刊名、卷、年份、页码"Vgl"是德文比较的意思;
⑦外观和物理数据,"F"表示熔点"Kp"表示沸点;
⑧Sw. La.Go.Na.分别为前引用著者Swain,Langsdorf, Goerner,Nametz的缩写,表示此数据出处同前。
为了便于读者检索,贝尔斯登有机化学手册还在各补编每页的外上角均注有补编的代号,本卷卷号。如:E III 2 1349表示补编3第二卷1349页。此外,每页顶部中间还注有本页内化合物系统号和在正编中的页号。如:第三补编2卷1425页顶中间写有H 2,469表示本页化合物在正编中位于卷2第469页内,这是用来查找正编中某一化合物在正编出版后的一些新数据在各补编中所在卷页,不必逐次查找各补编的索引。这种根据系统号并结合"对照参考"可以提高查找文献的速度。如:要查烯丙胺(CH2=CHCH2NH2)的化学数据,在正编第4卷205页内查到此化合物写为:
3-Amino-Propen-(1)y-Amino-d-propylen Allylamin
C3H7N=CH2=CHCH2NH2
当查第1补编第4卷时,在第389页顶部中间写有IV 202-206,可预知该卷中如有此化合物必在本页内,通过查找此化合物果真在本页内。
用同样的方法在第2补编第4卷662页和第3补编卷4第444页均可查到此化合物。反之,在第3补编中查到了此化合物,要看以前的相关文献,则以同样方法也可查到。第3 补编和第4补编内,在化合物的分子式后的括弧内注有以前各编的同卷页号,就可以直接查到了。

四、Beilsteins的索引

Beilsteins的索引主要有主题索引和分子式索引两种,供读者检索。
1.主题索引(Sachregister)
Beilsteins的各卷后都有当卷的主题索引,正编第28卷为1-27卷的主题索引,第2补编第28卷为普通主题索引(General Sachregister)分为两册出版,包括正编和第1,第2补编第1-27卷的全部内容,第3补编的一些分册内包括有合订本索引(Gesamtrgister),如:卷5第4分册卷6第9分册等。第4补编和第III/IV补编正陆续出版累积索引(Cumulative Name Indexes)把正编和第I-IV各补编相应卷内的化合物统一混编。
在正编和第2补编的主题索引中,各化合物的顺序是按其名称中的一部分的字顺排列的,第一部分相同者,除第一个化合物外,其余均以横线表示之。例如:
Acetylmalonsäure-methylester-nitril在索引中排为:
Acetylmalonsäure-athylesteramid 3 796-,athylesleranilid 12 534…-,methylester-nitril 3 796 I 278其中3和12表示卷号;3 796和I 278表示此化合物在正编3卷第796页和第1补编3卷278页内。
从第3补编开始,改为以母体化合物或带有主要官能团的母体化合物为主进行编排。例如:
Dichlormethan 和Isobutyl-hexyl-äthylen分别写为:Methan,Dichlor 和Athylen,Isobutyl-hexyl同样,前边示例的化合物Acetylmalonsäure-Methylester-Nitril排为(见卷3)。
在使用主题索引时,有些名称中含有字母ä、ä或ü,应注意它们不是作为a,o或u的字顺排列的,它们的字顺是:ä=ae ä=oe ü=ue这样下面几个化合物的顺序为Adronol,äpfelsäure…, äsculin,…äthyl-zoomarat,Afenil.
2.分子式索引(Formelregister)
分子式索引的出版情况和主题索引相同。正编和第2补编都是29卷,正编是单册出版,第2补编分3册出版。在正编和第1补编的索引中,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按照里希特体系(Richter System)排列的。这种排列法仅用于有机化合物,在国际上使用的不多。因此,不必赘述。
从第2补编开始,分子式索引改用希尔体系(Hill System)。这是E.A.Hill于1900年提出来的,因其便于记忆而被广泛采纳。按照Hill体系的原则,分子式中各元素均按其符号的字顺排列;如含有C和H ,则先C后H排在所有其它元素前边。例:C2D4О排在C2Cl4О后边;Al6Ca5Ο14不含C按元素符号字顺排列;CBr2Cl一个C不含H其余按元素符号字顺排列;CHCl3一个C一个H其余按元素符号字顺排列;
CaΟ3Ti不含C则按元素符号字顺排在所有含C化合物的后面。
第3,4补编合编的17-18卷的分子式总索引(Gesamtregister,Formelregister für die Bands) 17 und 18)和第4补编的卷索引,对化合物的名称都采用了倒转法。第17-18合卷的分子式总索引包括了正编和第I-IV补编的17-18两卷中的化合物,对化合物所在卷、页号的注法与主题索引相同,在所注页号后面的英文字母(a b…h)表示该化合物在该页中的上下位置。例如:C7H10O4
Furan-z-on,5-Acetoxy -5-mehyl-dihydro-18 2a I 296 dII4a IV10分子式索引每页的外上角均注有本页最末的一个分子式的情况,如"6IV"表示分子式中有6个C和其它四种元素,有的写在最后一个分子式。

五、如何在Beilsteins有机化学手册中查阅化合物

要查找某一化合物,如果对贝尔斯登比较熟悉的读者,可直接到有关卷中去查找,而手册卷首的目录,仅提供该手册的编排方面的大致轮廓,查阅较费时,所以一般的读者只能借助于索引。目前较全的总索引是第2补编的总索引,它包括正编和第1、第2补编的1-27卷的全部化合物。文献资料虽然是1930年以前的,但还是很有用的,对于第3、第4补编文献虽收集到1959年,因尚未出齐,许多化合物暂时还不能用它来查。
如果我们在贝尔斯登有机化学手册中查到某一个化合物,由于介绍的资料很简单,引用的原始文献又是特殊的文种远不能满足您的需要,这时您不妨利用著者姓名查美国《化学文摘》(CA)或德国《化学文摘》以期得到一个较为详细的摘要。
贝尔斯登的检索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途径
1. 利用索引查阅
如果要查的化合物的所属类别,除了第2补编的总索引外,还可利用第3、第4补编中的有关卷的索引。
1.1分子式索引
利用分子式查找某一个化合物是既简单而又可靠的方法,特别是对那些原子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化合物,和它的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不多,名称较易分辨,就更能显示出分子式索引的优越性。
在分子式索引中,列出了各化合物的经验式,并且同时附有它的名称和构型有关的符号或词头(例如:R,cis)则未列出,但立体异构体的名称因只能用这些词头来加以区别,因而在每一索引条目中都加上了这些词头。
1.2主题索引(化合物名称索引)
通常,在检索个别化合物时最快,最有把握的途径是通过分子式索引。然而,对于已知名称的化合物,使用主题索引查找更为快捷、方便。一个化合物的各种衍生物和加成物,都放在该化合物项下。
例如:2,4-二硝基苯甲醛(2,4-Dinitrobenzaldehyd)(O2N)2C6H3CHO在第2补编的总索引中查得其所在卷,页号为7 264;I144;II205,206,在这几页都找到了此化合物。在它的后边列出了它的各种衍生物。例如:2,4-Dinitrobenzaldehyd-dimethylacetal,
(O2N)2C6H3CH(OCH3)2;2,4-Dinitrobenzaldehyd Schwefligsäure-Natrium,(O2N)2C6H3CH(OH)OSO2Na;
2,4-Dinitrobenzaldehyd-Semicarbazon,(O2N)2C6H3CH(OH)=NNHC(=O)NH2等。有些用俗名的化合物,也可由主题索引直接查到。
例如:香芹酮(Carvon)由索引中得知在7 153 ,I128,II171等页中,由这些卷页中查得其学名为
1-Methyl-4-metho-äthenylcyclohexen-(1)-on-(6)。
2.利用系统号
前面已经介绍过每一基本(或小类)化合物,都有一个始终不变的系统号,这可以帮助我们查找新的资料。如:要查三氟乙酸
(Trifluoressigsäure)的光谱数据,光谱技术是1940年以后才正式使用的一种新技术,在正编和第1,第2补编中是看不到的。但是在第2补编卷2第186页内看到了此化合物,其系统号为160,我们便可以到第3和第4补编的卷2中找出系统号为160的所属化合物,结果在第4补编卷2第459页内找到了三氟乙酸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数据的原始文献的卷、页号。
3.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式按该书的编制规律查找
在贝尔斯登编排体系中,如果想顺利地查找某化合物,还必须按下列步骤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检索效果。
3.1部的决定
一个化合物的部是由它的干核并根据"最终位置原则"决定的,确定了部,就能知道该化合物大致在哪卷中,因为每一册的书脊上都著名了该册所属的部。
3.2卷、类及分类的决定
确定了部,就可进一步确定类及分类,考虑此化合物是否能分离为一个以上的索引化合物和组合化合物,通常有两种情况,(1)化合物本身即索引化合物,(2)化合物本身即官能衍生物等。
总之,贝尔斯登是按有机化合物结构分类编排的,每卷(册)末都有本卷(册)编写的索引,每册前介绍本册编写的经过,使用说明,文献来源、缩写、采用文献的年份表,全手册各卷系统编号及分类系统编排的指导思想。要想顺利地查到某个化合物,不是从全手册任意选取一卷或一册就可以查到,还必须利用贝尔斯登系统分类法或通过索引方能直接查到。因此,读者可利用正编来查找补编中具有相同系统号码的同类化合物的新文献资料,反过来,也可以利用补编,查找正编和各补编中相应系统号码下的各有关文献。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10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