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Pediatric Discovery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从发病机制到个体化管理

已认证的机构号 · 发布于 1 天前 · IP 北京北京
185 浏览
img

点击此处获取完整论文原文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简称POTS)是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心率异常快速增加,并伴随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虽然POTS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它对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开始关注这一疾病。


01 引言

晕厥是儿童常见的临床问题,其本质是大脑一过性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和肌张力下降。在所有急诊就诊病例中,晕厥约占1%。其中,神经介导性晕厥占比最高,约占70%–80%,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则是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POTS的主要表现是慢性直立不耐受。患儿常常在体位改变(如从平卧到直立)时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乏力等前驱症状,部分孩子甚至会晕倒。其核心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在头低位倾斜试验(HUTT)中,心率显著升高,但血压没有明显下降。

目前认为,POTS的发生与中心低血容量、外周血管功能障碍以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因素有关。治疗上主要针对这些因素,包括补充容量、改善血管功能、调节神经激素水平及自主神经平衡。随着“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提出,儿童POTS的管理已进入新的阶段。


02 儿童POTS个体化治疗的现状

1. 运动治疗

运动训练是POTS治疗的基础措施。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心血管去适应,增加晕厥风险。通过直立训练、水平运动、抗阻训练等方式,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提高心脏耐受力。但并非所有患儿对运动疗法都有效。研究显示,QT间期离散度(QTcd)可以作为疗效预测指标。QTcd较长的患儿更可能从运动治疗中获益,其敏感性高达90%,但特异性仅为60%,预测价值仍有限。这提示我们:运动治疗应结合个体化评估,而不是“一刀切”。

2. 口服补液盐(ORS)治疗

部分POTS患儿存在水盐摄入不足,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ORS补液能够改善低血容量状态,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治疗手段。但不同患儿疗效差异明显,因此需要找到有效的预测指标。

  • 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度(BRS):预测效果理想,但需要特殊设备,临床应用受限。
  • MCHC与HUTT心率变化:操作简便,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
  • 24小时尿钠小于124 mmol(<124 mmol/24h )的患儿更可能对ORS有反应(AUC 0.879),但留取24小时尿液操作繁琐;
  • BMI:研究发现,低BMI儿童更可能获益,当截断值为18.02 kg/m²时,预测准确度最高(AUC 0.923)。相比尿钠,BMI测量更方便、无创,适合临床推广。

因此,BMI可能成为未来筛选ORS适应患儿的指标。不过,BMI受年龄、性别和体成分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3. 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心动过速是POTS的核心表现之一。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以通过阻断儿茶酚胺作用,减轻症状。但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使用,临床上需借助指标进行筛选:

  • 直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越高,患儿对美托洛尔反应越好(AUC 0.785);
  • 血浆C型利钠肽升高、copeptin降低:提示对美托洛尔疗效更佳,但检测需抽血;
  • HUTT心率差值:直立5分钟与卧位相比,心率增加 ≥34次/分的患儿,对美托洛尔反应更好;
  • 心电图预测模型:通过Pcmax、QTcmin和Tped三项指标联合建立模型,预测效果显著(AUC 0.970),几乎接近理想水平。

这些发现提示: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与交感兴奋状态密切相关,合理使用预测工具能显著提高治疗精准度。

4. α受体激动剂治疗

部分POTS患儿属于“神经病理性POTS”,主要特点是外周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由于下肢血液淤积,心脏回流不足,患儿在直立时症状更明显。此类患者可从 α受体激动剂(如米多君)中获益。

常见的预测指标包括:

  • MR-proADM:水平越高,米多君疗效越好(AUC 0.879);
  • copeptin和红细胞H₂S生成率:与疗效密切相关,但需抽血检测。
  • 站立试验血压变化:站立时,血压升高的患儿对治疗反应更好,但重复性存疑;
  •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FMD):无创检测,预测准确度较高(AUC 0.790),比抽血检测更适合临床推广。

这些结果提示:对于“血管舒缩障碍型”POTS,米多君是有效选择,但需通过指标筛选潜在获益者。


03 总结与展望

个体化治疗是儿童POTS的理想方向。

通过寻找生物标志物或预测指标,医生能够识别不同的致病机制,并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无效或过度治疗。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比如:

  • 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验证;
  • 多数研究集中于单一指标,缺少多因素整合模型;
  • POTS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还涉及自身免疫异常、去适应、肥大细胞活化等。

未来,建议在以下方向开展相关研究:

  • 开发新的、简便的、无创的预测指标;
  • 构建、整合多指标的预测模型;
  • 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推动精准医学在POTS中的应用。


04 文章信息

全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pdi3.2509

引用本文

Xu W, Jin H, Liao Y, Du J. Pediatric 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From mechanisms to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Pediatr Discov. 2024;2(4):e2509. doi:10.1002/pdi3.2509


期刊介绍

Pediatric Discovery创刊于2023年6月,是一本专注于儿科领域的英文学术期刊,由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办,并与约翰威利国际出版集团(Wiley)合作出版。学科主题覆盖儿科医学的所有领域,包括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旨在增进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


PD官网网址: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8355598

投稿链接:

https://wiley.atyponrex.com/journal/PDI3

直立性心动过速 (1)
昏厥 (185)
回复收藏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