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INS指南,收藏吧!
择其要点而发!
摘要如下:
一旦出现静脉炎体征和症状,均需立即拔除留置针。
关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2024年INS指南新增以下两项内容:
1、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在手/手腕、肘窝置入静脉导管,以及置入较粗直径的导管。
2、一旦出现静脉炎体征、症状、留置针需立即拔除。
关于留置针相关的渗出/外渗,2024年INS指南新增以下两项内容:
对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患者这两类容易发生外渗/渗出的人群进行评估:
1、新生儿/婴幼儿无法语言表达、血管和皮肤脆弱、细胞损伤修复能力有限、缺乏安全有效的VAD固定和敷料选择,导致渗出/外渗风险增强;
2、老年患者真皮层厚度减少,内膜/中膜增厚,结缔组织减少,导致静脉脆弱,给置管带来挑战。
除了以上两类人群,留置针发生渗出和外渗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
1、无血液回流
2、用刚建立的血管通路(如:少于24小时)输注发疱性药物;
3、使用非耐高压PIVC注射造影剂。
如果需要注射造影剂,则应为患者选择专门的耐高压导管,并确保导管在血管中有足够的长度,以避免渗出/外渗的发生。
不能仅仅通过,抽回血来判断导管堵塞
关于留置针相关的导管堵塞,2024INS指南新增以下内容:
1、如果患者是因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后,导管无法抽回血,这时判断导管通畅性的方法,就不能仅仅通过抽回血来判断,还可以通过患者对输液的持续临床反应、冲管阻力、穿刺部位监测、患者症状报告来判断导管是否通畅。
预防留置针相关并发症,从“无针连接器有效消毒”和“正确冲封管”做起。
有效的无针连接器消毒减少定植细菌,降低CLABSI发生率。
2024INS指南指出:
消毒范围:所有无针连接器的连接面和侧面都要消毒;
消毒方式:可采用主动消毒或被动消毒,确保消毒后充分干燥。
☑主动消毒:用含70%异丙醇或氯己定乙醇1的拭子,用按压动脉止血差不多的力,直线擦拭消毒,建议在消毒一次后用新的拭子再次消毒;
☑被动消毒:使用含(70%异丙醇、碘酒、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剂的消毒帽,注意起效时间以及消毒帽的最长有效时间,使用后请立即丢弃,不可二次使用;
☑干燥时间:70%异丙醇干燥时间需要5秒,氯己定乙醇需要20秒。聚维酮碘需要6分钟以上才能完全干燥,因此不适合临床使用。
注意:留置针的无针连接器应随导管一同更换。
推荐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脉冲式正压冲管
2024年INS指南建议:
输液前:每次输液前应抽回血并冲管,以评估导管的通畅性,防止因导管功能不良而引起并发症;
给药后:每次给药后应用足量的冲管液和适当的流速进行冲管,降低不相容药物相互接触的风险;
最后一次冲管结束以及输液中断后:应对每个管腔进行封管,以降低管腔堵塞、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
冲管溶液: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溶液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可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装置故障风险,节约准备时间 (Ⅱ)
冲管工具: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或10ml注射器
☑ 当药液与氯化钠不相容时,先用5%葡萄糖溶液,再用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溶液冲管(Ⅳ)
冲管溶液体积:最小体积应等于导管系统(导管和附加装置)总容积的2倍。
☑采血、输血、输注肠外营养液、造影剂和其他粘稠溶液时,可能需要更大体积的冲管液( Ⅴ )
☑ 更大体积的冲管溶液:外周静脉导管5ml,中心静脉导管10ml
冲管方式:脉冲式、正压技术
☑输液港冲管时,无损伤针针尖斜面宜与输液港港座出口方向相反,冲管效果最佳
来源于:2024年INS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