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验证一个科室主任的金标准是

心情驿站版达人 · 发布于 22 小时前 · IP 云南云南
1.1 万 浏览
推荐、达人点赞 2 项荣誉

什么是衡量一个科主任的金标准?

想借用一位读者前几天的留言,也是我的真实想法。

他说,“能培养出接班人的科主任才是好主任”。

确实如此。

一个优秀的科主任肯定技术精深,但一个更加优秀的科主任,绝对是让精深的技术能够有效传承的那位。

手术水平、论文数量、患者口碑,这些都是衡量科主任的标准,但这一切的标准,只有在其离开后科室不会因此衰落的情况下,才有长期的意义。

故能否培养出接班人、能否形成人才梯队,才是衡量一位科室主任的金标准。

img

其所要求的不仅有技术,还要有胸怀,而比胸怀更重要的,其实是眼界。

人有眼界,自然会有胸怀。

有句流传久的谚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是反过来想,门下一个拿得出手的弟子都没有,当师傅的脸上就有光吗。

倚天屠龙记里的武当派,初代掌门张三丰冠绝群雄,到二代武当五侠时已初显颓势,但仍有一席之地,到第三代呢,宋青书?

诚然,科主任与科室团队的关系并非师徒,上述引用武当派故事并不完全恰当。

但在科主任拥有分配科室全部手术的权限下,如何看待并运用这样的权限,对于科室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我们都是从年轻医生过来的,自然明白,再杰出的医生也需要手术量磨砺出来。

img

所谓人才梯队,说起来高大上,事实上不是个复杂工程,无非两点,做好放权和兜底,让年轻医生能在安全边界内试错,然后成长。可这两点,真能十数年如一日的践行下来,也确实很难。

作为有年资的医生,我们当然要有些个人的英雄情怀,却也不能太过当真。

对于科室以及更广阔的某个区域医疗而言,重要的不是英雄主义,而是环境和生态,它可以因个体的离开在短期内有变化,但绝不会伤及根骨、动摇根本。

当一个“传奇”主任退休后,科室水平随之断崖下跌,本来相关病症在省内就可以解决的患者不得不再去省外就医。

不知道旁人会如何评价,但在我这里,其作为科主任是不过关的。

那什么算过关呢,有这样三个问题。

他离开后,科室是否还有活力?他培养的医生是否能够开枝散叶?他建立的制度是否仍在良性运转?

洋洋洒洒写下这些,并不是说我已经全部做到,可以凭此指点别人。

只是我相信,任何有追求的学科带头人,心里都有这样三个问题要去面对、去回答。

img

少时读《史记》中的河渠书,不解其意,只当是水利的叙述,前段时间刷短视频时看到其中一句,方明白司马迁的用心。

他这样记载蜀郡守李冰主修的都江堰。

“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盖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54 35 3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