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灾紧急医学救援专家共识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正加剧洪涝灾害,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近半数人口将面临洪涝、台风及海啸的严重威胁。在我国,夏秋季是洪涝灾害的高发期,且这一时期发生的洪涝灾害是破坏性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类型口。近年来,大中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与社会损失。例如,2016 年武汉“7·6”特大暴雨导致 14 人死亡、1人失踪转移安置 16.7 万人;2020 年广州“5·22”特大暴雨造成 4人死亡,逾 20万人受灾;2021年郑州“7·20”暴雨灾害共导致 302 人死亡、50 人失踪,紧急避险 93.38 万人,转移安置 147.08 万人B;2024 年葫芦岛“8·18”特大暴雨引发城市水灾,累计转移群众 7000余人。城市区域人口高度密集、基础设施复杂,洪涝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导致大量伤亡,医疗需求急剧攀升,对应急救援系统构成严峻挑战,灾害期间,医疗资源挤兑、电力与通信系统中断、大型医疗设备严重受损等问题可能严重制约救援效率,甚至造成系统功能中断,极大阻碍了伤员转运与及时救治,暴露出城市医学救援体系在极端灾害下的脆弱性。因此,建立及时高效的城市水灾紧急医学救援机制,对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加速灾后恢复至关重要。当前亟须制定一套针对城市水灾的紧急医学救援专家共识,系统提升我国应对此类灾害的医学救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