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受到侮辱误解,医生把患者投诉了,患者首次被工作单位批评教育!
10月23日,广东揭阳一名医生在12345政府平台上发起了一项针对患者的反向投诉,投诉获得受理,并得到反馈结果,引发网友讨论。根据这名医生在12345平台上的诉求内容显示,这是一起医生发起的“患者无端侮辱误解医护人员”的投诉事件。


据了解,一名女性患者在排队等待超声检查期间,见2号室已无人排队,走进2号室要求检查,医生看到受检者B超单排在3号室,且系统上查无此人信息,便告知此人被系统排在3号室,需要到3号室检查,否则系统上无法录入信息。此患者说出:真是奇葩。遂走出至前台说:2号室没有人检查,为什么不给我检查?护士知情后便将此人信息变更到2号室检查。此患者走进2号室检查,躺在床上说道:你们这里看似有秩序,实则毫无秩序。医生无作答。在检查完成后,医生告知此人无尿,需憋尿后再返回检查子宫,若11点后返回无人在,可至1楼1号室检查。此人无作答。医生再次告知子宫项目未查,需憋尿后返回检查。此患者又无作答,擦完身子后便十分生气地直接离开。
在此事件中,医护人员按照正常工作流程工作,并按患者个人具体需求灵活安排调整,在无辜受到指责的情况下也在努力克制情绪,并未挑起矛盾,但却受到患者侮辱。该医生向12345表达诉求,她表示:“医院工作人员从早上8点开始便没有停下,一直在工作,不但身体劳累,还要承受精神上的负担,实在寒心。请告知该患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注意言行举止,且行且珍惜!”
11月2日,该名医生在12345的投诉终于得到了处理,迎来了最终的后续。据了解,这起反向投诉被受理后,12345通知了该患者的工作单位,其单位知晓后第一时间批评教育了自己的员工,一场冲突因医生的反向投诉被悄悄化解。
对于此事,该医院领导也非常支持这种反向投诉的行为,认为这个机制未来肯定会完善的。涉事医生则表示:“真的非常开心,生活还是比较光明的,很感谢各位同行的支持,大家都不容易,比起其他行业,能够让我们坚持下去的不只是这份工资,让我们忍气吞声默默承受下去的,更多是对患者的同理心。我们对患者有同理心,但患者对我们却没有同理心,忍不下去,那就无需再忍了,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被善待,保持初心不被磨灭。”医生反向投诉患者,投诉被受理,患者本人因无端侮辱误解医生,被工作单位批评教育,这还是头一遭。
医生反向投诉能解决“无效医疗投诉过多”的问题吗医生反向投诉患者,这个事可太新鲜了,这在公开报道的新闻中还是第一次听说,最重要的是,医院领导也支持反向投诉,并认为这个机制未来会逐渐完善,看来解决医疗圈子里“投诉必罚”的问题,有了新思路。
对于此事,云南一名医生认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曾经也受到过启发,我们是体检中心的,客户单位要求员工按预约时间体检,一个客户没有预约,来了就要求体检,拒检后投诉了我们。我们反向投诉到他工作的单位,单位要求他撤销投诉。只要患者有工作,他就必定有工作单位,他投诉医生,那医生也可以拨打他工作单位的电话,指名道姓投诉他,就看他怕不怕。”
海南一名医生则表示:“我之前有个病人得了冠脉肌桥,这种属于先天发育问题,商保报销不了,一周内到医院投诉我4次,说我影响他报销,大概率是想给我施加压力让我给他改病历,前3次我都做出解释了,向他提供相关的检查资料和相关的疾病治疗指南,结果还是投诉我,第4次投诉,我没有解释,直接打电话到12345投诉他意图骗保,然后他后面就没有再投诉了。”
“马上都快2026年了,真的没有所谓的道德枷锁了,你敢投诉我,那我就敢反投诉,谁怕谁呢?现在口子真的开了,对于医生的反向投诉,12345也开始受理了,毕竟12345也受纪委监管,岂能只接收患者投诉,不接受医生投诉呢?我觉得反向投诉挺好的,现在有患者威胁要投诉我,我就立马告诉他,我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也有投诉权,此次就诊,你严重妨碍了我的工作,我也要投诉你,真是一点不带怕的。”
笔者认为,权力和义务是相互的,监督和被监督也是平衡的,所以投诉也应该是相互的。当患者肆意挥舞“投诉权”的大棒,医生竟连喊疼的资格都没有,那么这种不平衡迟早会被打破。如今,患者有什么不满就投诉,在他们的认知里医院是最有钱的,闹一下有概率能讹点钱,医院很多时候也确实不断在向患者妥协,选择不留情面地处理医生、科室。医院认为,不能给医院形象抹黑,不能让舆情扩大,这也是医院妥协的原因之一。
2023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76.3%的医生近3年遭遇过投诉,其中42.1%的医疗投诉最终被认定为“无医疗过错”,80%的受访者认为,医疗机构处置不合理。医生不满则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如何界定医疗投诉的真实性、合理性;2、医疗投诉不应该与医生绩效、工资挂钩;3、医疗投诉已经被判定为无效投诉,为何还要让医生背黑锅。总之,对这个医疗投诉,患者有不满,医生更不满。我们不能纵容无效投诉以“反向投诉”减少“无效投诉”可能是一种好办法根据医疗投诉的概念,主要是指患者及其家属等有关人员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及环境设施等有意见,在医务人员有错的情况下,以来信、来电、来访等方式向官方平台或直接向医院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要求。
但我们看到,现在的部分医疗投诉过于泛滥,一点芝麻小事,明明医务人员也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但却遭到患者的投诉。例如,10月30日,大庆市民陈先生在《党风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中投诉当地中医院取药不提供塑料袋!据陈先生介绍,他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前往多个科室分别挂号开药,且药品数量较多,但医院不提供塑料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对此,大庆市中医院药剂科科长总药师刘宝忠回应称:根据“十四五”限塑令要求,从四月份开始我院无法提供塑料袋,如果开药数量较多,窗口工作人员可以为您提供纸盒,以便于放置药品。我们已经考虑引进自动售卖塑料袋的机器,目前正在调研阶段,之后我们会尽快推动落地实施,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便利。据了解,不仅仅是大庆市中医院,目前全国多地公立医院都已停止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服务,提倡就诊群众就医前自备环保袋子,这都是医院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只是在按照规定办事,何必要投诉呢?截至目前,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无效医疗投诉带来的危害非常大,伤害医务工作者的心。
因为过多的无效投诉,不少医生心灰意冷转行不干了,转行率三年就翻了一倍。例如,饱经投诉折磨的产科医生,现在已越来越少了。顺便说一嘴,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都是难兄难弟,本来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在勤勤恳恳地当着无私的园丁,因为家长老是无理投诉,导致这两年一批不少年轻老师都离职了。
而且,无效投诉让医患彼此之间越来越没有信任感,医生们为了避免被投诉,接诊的时候不得不小心翼翼,搞起“防御性诊疗”。这就像快递员为了防止被投诉,每个包裹都得拍照十分钟,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医生也是如此,为了避免因漏诊被投诉,检查项目比以前更多了,一方面是为了留证据,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医生不敢再冒任何风险了。
最关键的是,由于无效投诉太多,“狼来了”的故事大行其道,那些真正在医疗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人,他们的声音反而被恶意投诉的噪音给淹没了。就比如,重大医疗事故的调查时间,从原来的15天,一下子延长到了37天。这就好比119火警热线,如果老是被一些恶作剧电话占线,真正着火的地方反而得不到及时救援。所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在无效投诉过度泛滥的当下,以投诉治投诉、以反向投诉减少无效投诉,可能确实是一种新的解决办法,正如那句亘古不变的老理所言:文明社会不需要君子,更需要“以牙还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