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现在热衷于各行各业,准备写科普投稿和小说投稿

老年病科医师 · 发布于 3 小时前 · 来自 Android · IP 浙江浙江
53 浏览

"医者仁心,不是空话。但当仁心被算法量化,它就变成了成本。我记下这些,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为什么当医生。"

 《DRG轮回:医路重生》百万字小说完整大纲

---

第一卷:前世之殇(卷一:共50章,约12.5万字) 

 核心主题 :DRG政策下的医疗困境与悲剧起源

     第一章至第十章:陨落的开始 

- 第一章:急诊室的钟声 (2800字)

  2023年冬,32岁程序员林深因主动脉夹层被送入三甲医院。急诊室人满为患,妻子苏晚拼命呼救。值班医生陈默面临DRG付费压力,只能在医保限额内选择治疗方案。详细描写DRG分组逻辑:主动脉夹层手术属于"血管手术组",权重2.8,定额费用8.2万元,而实际手术成本需12-15万元。医院规定超额部分由科室承担30%。

- 第二章:DRG的冰冷算法 (2500字)

  陈默医生在电脑前反复计算费用。展示DRG分组器的运作:主要诊断、次要诊断、手术操作、年龄、并发症等参数如何生成一个"打包价"。林深的病例因合并马凡综合征,术后ICU费用将远超定额。医务处张主任施压:"这个季度血管外科已经超支47万。"

- 第三章:生与死的谈判 (2600字)

  苏晚跪在医生办公室,拿出家庭所有积蓄20万,请求自费补充。但DRG政策下,医保患者不允许混合支付,否则整单按自费结算,医院将损失医保拨付资格。陈默医生面临医德与制度的撕裂,最终选择保守治疗——药物控制+观察。

- 第四章:黑色的48小时 (2900字)

  林深在普通病房经历剧痛折磨。描写DRG政策下"低标入院、高码分组"的潜规则,医院如何通过调整诊断编码来"合理"规避亏损。林深的病情被改为"高血压危象",分组权重降至1.2。深夜,主动脉破裂,心包填塞。

- 第五章:最后一台手术 (2700字)

  紧急开胸手术,体外循环机轰鸣。详细描写手术过程的同时,插入DRG超支预警系统的警报。手术成功,但费用已达14.7万元。术后第3天,被迫转出ICU。

- 第六章:医保办的裁决 (2400字)

  医保办审核病例,发现"临床路径偏离"。因使用了超目录的覆膜支架,整单费用被核减60%,医院实际亏损加剧。院长办公会决定:血管外科停做急诊大血管手术三个月。

- 第七章:回家的路上 (2600字)

  林深出院仅7天,在家中猝死。苏晚抱着尸体坐到天亮。描写基层医疗在DRG下的异化:医院推诿重症,社区无力承接。法医鉴定:术后护理不足导致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破裂。

- 第八章:数字的代价 (2500字)

  林深意识游离,看到医院DRG绩效考核会。院长宣布血管外科季度奖金取消,陈默医生被扣绩效分。医保局数据分析显示:该医院"血管手术组"CMI值下降,次均费用控制"优秀"。

- 第九章:未寄出的信 (2800字)

  苏晚写给医保局局长的信,质问"生命的价值能否用DRG权重衡量"。信被层层转批,最终成为"舆情隐患"被维稳。陈默医生辞职,转行私立医院。

- 第十章:黄泉路上的执念 (2600字)

  林深魂魄徘徊在医院走廊,目睹十起类似案例:癌症老人因费用超标被劝放弃化疗,创伤少年因分组错误被拒收。执念凝结:若有来生,我要改变这冰冷的系统。

---

     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重生与觉醒 

- 第十一章:1985年的啼哭 (2900字)

  林深重生为江南省卫生厅长林建国的独子林深。保留完整前世记忆,婴儿时期就展现异常医学认知。1985年,中国医疗还在"全额拨款"时代,无DRG,无绩效考核。

- 第十二章:神童的困惑 (2500字)

  5岁林深在父亲书房看到《卫生经济学》教材,1985年中国开始探索"按项目付费"改革。他用积木向父亲模拟:项目付费会导致过度医疗。父亲震惊,送他去少年科技大学预科班。

- 第十三章:少年医学院 (2800字)

  12岁考入协和医学院少年班。系统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研究各国医保支付方式演变:美国DRG起源(1983年)、德国G-DRG(2000年)。开始在笔记本上撰写《DRG弊端预警书》。

- 第十四章:实习生的预言 (2700字)

  1998年,18岁林深在协和医院实习。预言医保改革方向:从按项目付费转向总额预付,最终走向DRG。科室主任嘲笑他杞人忧天。他私下建立"病例超支预警模型",准确预测了三起医保拒付案例。

- 第十五章:初次交锋 (2600字)

  2003年,SARS期间,林深23岁。发现疫情初期存在"诊断不足"问题,如同DRG"低码分组"。向CDC提交报告,建议建立传染病单独支付通道。未被采纳,但结识卫生部官员顾维钧。

- 第十六章:博士论文的炸弹 (2900字)

  2008年,博士论文《DRG支付掉期与医疗质量衰减模型》,用数学证明:当费用控制权重>0.7时,医生会系统性选择轻症、推诿重症。答辩委员会震怒,论文被雪藏。

- 第十七章:美国访学 (2500字)

  2010年,赴哈佛医学院研究美国DRG升级版"价值医疗(VBP)"。发现即便是美国,DRG也导致医院普遍存在的"patient dumping"(推诿病人)现象。在《新英格兰医学》发表匿名文章。

- 第十八章:归来的逆行者 (2800字)

  2015年,中国正式启动DRG试点。林深放弃美国绿卡回国,入职国家医保研究院。发现政策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分组粗陋、权重固化、亏损全部由医院承担。

- 第十九章:政策黑箱 (2600字)

  深入调研三明医改,发现表面光鲜的数据背后是重症患者外转率高达40%。建立"DRG医疗可及性指数",但被领导以"影响改革大局"为由禁止发布。

- 第二十章:婚礼与誓言 (2700字)

  与青梅竹马、儿科医生苏晚(与前世妻子同名)结婚。婚礼誓言:"此生此世,不让任何一个DRG编号决定生死。" 当晚,收到匿名威胁短信。

---

     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章:暗流涌动 

- 第二十一章:试点医院的秘密 (2900字)

  2017年,林深带队暗访首批DRG试点医院。发现普遍存在"诊断升级"、"分解住院"、"推诿患者"三大问题。某三甲医院将心梗患者诊断为"胸痛观察",权重从3.5降至1.2。证据被卫计委封存。

- 第二十二章:代码里的生命 (2600字)

  林深黑进医保局DRG分组器后台,发现分组逻辑存在127处医学错误。例如:将"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溃疡"分入同组,权重差异仅0.3,但治疗成本相差10倍。提交技术报告,石沉大海。

- 第二十三章:父亲的困境 (2800字)

  父亲林建国升任副省长,分管医保。在DRG推广与医疗稳定间左右为难。林深与父亲彻夜长谈,用数学模型证明:DRG在短期内控费有效,但5年后会系统性摧毁重症救治能力。

- 第二十四章:母亲的病例 (2700字)

  母亲确诊为罕见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波生坦"日均费用800元,DRG分组权重仅覆盖30%。亲身体会政策对患者家庭的摧毁。妻子苏晚所在的儿科因DRG亏损,ICU床位从20张裁至8张。

- 第二十五章:第一滴血 (2500字)

  林深大学同学、心外科医生张明,因坚持做一台超DRG费用的心脏移植,被扣全年奖金,跳楼自杀。遗书写着:"医生不是会计师。"林深在张明墓前发誓复仇。

- 第二十六章:地下数据库 (2900字)

  林深利用权限,秘密建立"DRG受害者数据库"。收录因DRG推诿延误治疗的病例487例,涉及死亡23例。数据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上。关键证据:一段医院内部会议录音,院长明确要求"控制CMI值"。

- 第二十七章:纪委调查 (2600字)

  林深被举报"泄露国家医保机密",纪委介入调查。在父亲运作下,仅受警告处分,但调离核心岗位,转任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表面降职,实则深入一线。

- 第二十八章:医务处长的日常 (2800字)

  负责审核DRG结算单,目睹科室主任们如何用"医学辞令"包装推诿决策。肿瘤科将晚期患者诊断为"姑息治疗",普外科将复杂手术改为"保守治疗"。建立"合规性评分系统",反向约束。


这么敏感的有没有搞头?

1 收藏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