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社区图书馆--伦敦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回忆录
水木水生木 +5 丁当在伦敦大街上行走,你会发现大约1.5公里就有一座社区图书馆。而且这个图书馆离公交站、地铁站十分近。我所在的社区就有一家图书馆,里面有许多图书、还有儿童娱乐场所。
社区图书馆通常由地方政府或志愿者运营。例如,伦敦海格特区(Highgate)的图书馆由40名志愿者与1名专职馆员共同管理,肯萨尔赖斯图书馆(Kensal Rise Library)等也依赖社区力量维持开放。
英国全国有至少500所志愿者运营的图书馆(截至2016年数据),其中伦敦占一定比例,但具体数量未公开。
那是一个周末,我好奇的走入社区图书馆。咨询了下,我能否办理借书证,谁知那位管理员十分爽快的答应了。
在没有办理时,我还在想这个办理过程是不是很复杂呀?要居住证、护照,还有什么工作证明之类?借书是不是还要交押金?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大堆条件!其实都是假象!一次行动胜过百遍的胡思乱想。
什么也没有要!图书管理员告知我可以借书的量、以及归还日期,如果超期的话需要交付费用。他迅速的拿了一个表让我简单填写下,然后给我办理卡,并帮我给激活了。卡后期写上我的名字,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就结束了。


(我当时办的借书卡,正反面;回国时带回来了。)
有了这个借书卡就方便多了,可以不花钱任意借书看。有时你附近的图书馆周六或周日不开门,那么你就要到其他社区去看书。这个社区有时没有工作人员的,你需要用刷借书卡的磁条才能将电子门打开。
这个社区图书馆不仅是看书的场所,还是举办这种活动的场地,比如公益活动、演讲、个人书箱发布会等等。他们的图书馆里面有伦敦所有社区图书馆近期将举办活动的小册子,免费领取,你完全可以把这些带回家,然后细细研究那些你喜欢的。通过发送邮件报告参加他们的活动。

(我和当地老人一起玩拼单词游戏,猜猜谁赢了?)
我本人参加过很多期这样的活动,如果有机会,我会另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其实想对留学的学子说一句真心话:在国外,你要争取一切机会去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积极融入进入,和他们交流、对话。练口才、练胆识、练气场!为什么呢?你想想你跑这么远来,天天还来国内的人在一起,从未和当地人用英语或外文交流过,那你跟没出国有什么区别?你花这么多钱,不增加点见识、才识、胆识,那你亏不亏?
所以你想要有所突破,就想我在 学无用的英文,做有趣的灵魂里面说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三不原则:不要怕、不要急、不要脸。放下脸面,积极和这个世界碰撞!

在图书馆里我看到了一本护士写的书,关于新冠时他们是如何应对的。一整天,我泡在图书馆,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在图书馆,我遇到了一位来这里上大学非洲学生,周六周日按时来自学专业课。我曾问他,你为什么读书这么自律?他告诉我,从他们国家走到这里十分不容易,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除了加倍努力学习,找不到其他好的出路,如果有机会,他还想继续深造。
我对这种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他们的国家经常处于战乱,能安下心来读书,实属不易!

(参加公益活动:徒步游名人故居)
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我去的晚了,带的电脑没有插座的位置,他看到后,拔掉自己的电脑,主动把插座的位置让给我。
我在伦敦三个月的时间很短,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我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不懈探索、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是息息相通的!我深深的祝福你还有你的国家:事业有成、国泰民安、世上永无战争,天下永远太平!
写这么多,其实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希望大家都能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世。
中间一百年,做得几何事。
又况人之寿,几人能百岁?
如何不喜欢,强自生憔悴。
才须学也,非学也以广才;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笑问世上欣然事,要读人间未见书。
原创同步于:WXGZH 骨道西风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本公众号专注于骨,服务于骨,带你一起谈骨论筋。长筋短筋强柔筋筋筋有味锁骨肱骨尺桡骨骨骨藏道
34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养猪女兵干到医疗界天花板--40岁考博,45岁留学哈佛,59岁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州某院长辞职经商,从1.5万白手起家到59亿元!传奇的一生!
医生我骨折了,拒绝钢板、拒绝钢针,用“骨胶水”502粘住可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