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是支持疫苗接种的吗?
《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是说,流感季到了,就要避开流感病毒,躲避的方法有不去聚集之地,戴口罩,多通风。
躲不开怎么办?《素问》中亦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扶正”。即,疾病的发生,不在于邪气多么强大,而关键在于人体自身的“正气”是否充足稳固:疫苗的终极目的,不是靠它自身去杀毒,而是刺激人体主动产生针对性的“正气”(特异性抗体和免疫记忆)。一旦这种“正气”存于体内,当真正的“邪气”(流感病毒)来犯时,它就无法为害,即“邪不可干”。这清晰地表明,疫苗是一种引导身体主动构建特定“正气” 的工具。
什么时候接种呢?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温热论》里面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接种疫苗,可以看作是 “先安未受邪之地” 的宏观实践。通过预防流感的发生,直接避免了其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的风险,保护了心肺等“未受邪”的重要脏器。在流感季暴发之前接种疫苗,是对中医治未病的更高层境界的呼应。
所以,在流感季来临之前接种流感疫苗,在疫情发生自己没有得流感的时候接种流感疫苗,老人、儿童优先接种疫苗,是中医“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思想的完美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