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下的叹息
一眼万年_连仲 达人已点赞实习妹妹坐在我对面,说起前两天应聘三甲医院的经历时,突然“噗嗤”笑出声。可那笑声一点都不轻快,眼底藏着的委屈快要溢出来,“老师,他们要规培经验,一个月却只给两千块。”她顿了顿,停住正在做题的笔“我算过了,光交通费和伙食费,都不够。”
听着她的话,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这哪里是笑啊,分明是刚怀揣着救死扶伤的热忱踏入行业,就被现实狠狠浇了冷水的无奈,是年轻人在生存面前,连骄傲都不得不放下的妥协。
这份无奈,我们这些在岗的人又何尝不懂。总有两位退休病人,每逢节假日就凑过来问:“你们放几天假呀?过节发钱了没?加班费能拿多少?”起初我还以为是关心,笑着回应几句,可当他们一遍遍补刀“我们单位又给退休的发了好几千”,那语气里的优越感,像细小的针,一下下扎在心上。后来我实在忍不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您别说了,我真不关心您发多少,怕听多了控制不住要哭。”话落我也跟着笑,可笑着笑着,眼角却有点发涩,我们的笑,从来都不是轻松,是被现实磨出来的无奈,是只能用玩笑掩饰落差的心酸。
我从不羡慕前辈们有多好的待遇,毕竟那是他们用岁月熬出来的安稳。可看着眼前的实习妹妹,看着更多像她一样的年轻医护人员,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难题,我心里只剩慌。他们是医疗行业的接力者啊,是未来要接过我们手里这根棒的人,可现在,他们连站稳脚跟都难,谁还敢满心热忱地往前冲?
我们这些正握着接力棒的人,常常望着前方的路发呆。迷雾重重里,看不到年轻一代该有的方向,也摸不清自己该往哪走。若连守护生命的人,都要为柴米油盐发愁,若连满腔热血的年轻人,都被生存压得不敢靠近这个行业,未来的医疗阵地,还能有人坚守吗?
这从来都不是某一个医务人员的困境,是整个社会该醒过来的警钟。当白衣下的叹息越来越多,当无奈的笑声成了常态,我们失去的,或许不只是一批年轻的医护人员,更是整个社会对健康守护的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