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定义、原理与临床意义

妇科医师 · 发布于 11-07 · IP 辽宁辽宁
637 浏览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内分泌科常用的功能试验,核心目的是通过外源性补充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观察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皮质醇,也可延伸观察雄激素)的分泌是否能被 “抑制”,从而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尤其在区分 “生理性调节” 与 “病理性自主分泌” 中具有关键作用。

一、核心原理:依托 “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PA 轴)” 负反馈调节

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的分级调控,且存在负反馈机制:


  1. 下丘脑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刺激垂体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2. ACTH 进一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皮质醇、雄激素等激素合成与释放;
  3. 当血液中皮质醇(或类似作用的外源性激素,如地塞米松)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会反向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减少 CRH、ACTH 的分泌,进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减少 —— 这就是 “负反馈抑制”。


小剂量地塞米松的作用就是模拟生理性升高的皮质醇,触发这一负反馈:若肾上腺激素分泌是 “正常受 HPA 轴调控” 的,则会被地塞米松抑制;若存在 “自主分泌(不受 HPA 轴控制)” 的病理情况(如肾上腺肿瘤、垂体瘤),则难以被抑制。

二、试验方法:标准化的 “给药 + 采血” 流程

临床常用的经典方案(简化版)如下:


  1. 给药时间与剂量:通常在试验当天晚上 23:00 左右,口服小剂量地塞米松(常用剂量为 0.5mg 或 1mg,具体需结合患者体重和检测目的调整);
  2. 采血时间与指标:次日早晨 8:00 左右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液中 “皮质醇” 浓度(若需评估雄激素,会同步检测睾酮等指标,如你提供的案例中就关注了睾酮的抑制情况);
  3. 结果判断依据:对比给药前(部分情况需测基础值)与给药后目标激素(皮质醇 / 雄激素)的浓度变化,计算 “抑制率”(抑制率 =(基础值 - 给药后值)/ 基础值 ×100%)。

三、临床意义:为何在 “女性高雄激素案例” 中使用?

  • 若睾酮主要来自肾上腺(受 HPA 轴调控):小剂量地塞米松会通过抑制 ACTH,减少肾上腺分泌雄激素,表现为睾酮水平显著下降(如案例中睾酮抑制率达 77.5%,属于明显抑制),提示高雄激素可能与肾上腺功能异常相关;
  • 若睾酮主要来自卵巢(受 “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 调控,不受 ACTH 直接控制):小剂量地塞米松对卵巢分泌的雄激素抑制作用极弱,睾酮水平下降不明显,提示高雄可能与卵巢问题(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
  • 若睾酮来自自主分泌的肿瘤(如肾上腺皮质癌、卵巢睾丸母细胞瘤):这类肿瘤分泌雄激素不受 HPA 轴调控,小剂量地塞米松几乎无法抑制睾酮,表现为抑制率极低(通常 < 30%)。

简单来说,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就像给肾上腺做 “功能测试”:通过外源性激素 “发出抑制信号”,看肾上腺是否 “听话”—— 听话(激素被抑制)说明分泌受正常调控,不听话(不被抑制)则提示可能存在肿瘤等病理问题,为后续病因诊断提供关键线索。

回复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