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抗体结构

医疗行业从业者 · 发布于 11-07 · IP 湖南湖南
612 浏览

抗体是一些生物学相关如分子生物学等试验的基础材料,同时,抗体药物也在医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而对抗体的深入了解,是完整这些的理论基础。本文将系统总结抗体结构相关内容,梳理清楚相关知识体系。

一、典型的抗体结构

抗体(Antibody)B细胞受体(B-cell receptor,BCR)的分泌形式。除了一小部分重链恒定区的C端外,抗体与分泌它的细胞的B细胞受体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在B细胞受体的情况下C末端不同区域为一个疏水性膜锚定序列(疏水性序列用于跨膜),而在抗体它是一种允许分泌的亲水序列(用于分泌到胞外)。由于抗体是可溶的, 且大量分泌,容易获得和研究。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对B细胞受体的大部分了解都来自抗体的研究。

抗体分子大致是Y形分子,由三个大小相似的部分,通过柔性连接区松散连接。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具体结构本处不做展开说明,后文会详细提到。

img

图1:IgG的结构示意图。蓝色为重链,绿色为轻链,修饰橙色为糖基化。左侧为二级结构的带状示意图,右侧为空间填充模型。

本文后续将解释这种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如何允许抗体分子执行其双重任务:1)与抗原的结合;2)和有限数量的效应分子和细胞结合。 而抗体存在5种不同类别:IgM、IgD、IgG、IgA 和 IgE。

[视频]

二、以IgG为例详解结构

2.1 IgG抗体由四条多肽链组成

IgG抗体是大分子,分子量约为150 kDa,由两种不同类的多肽链组成。1种大约50 kDa,称为重链(heavy or H chain),另一个约25 kDa,称为轻链(light or L chain),每个IgG分子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2条重链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每条重链通过二硫键与1条轻链连接。IgG的2条重链和2条轻链是相同的,使抗体分子具有2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 。

img

图2:IgG的结构示意图

在抗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轻链,称为λ (lambda)链 和κ(kappa)链。而且免疫球蛋白要么具有κ链,要么具有λ链条,不会同时包含两者。两种类型的比例因物种而异。在小鼠中,平均κ与λ的比率是20:1,而人类是 2:1,牛是 1:20。该比率的失真有时可用于检测B细胞克隆的异常增殖,因为这些细胞都会表达相同的轻链,因此一个人体内的λ轻链过量可能表明存在产生λ链的B细胞肿瘤。

相比之下,抗体的类别以及效应功能是由其重链的结构定义。有五种主要的重链类别或同种型,其中一些具有多个亚型,这些亚型决定了抗体分子的功能活性。五大类免疫球蛋白,就是我们常说的IgM、IgD、IgG、IgA还有IgE。它们的重链,可以用小写的希腊字母来表示,比如μ链(IgM)、δ(IgD)、γ(IgG)、α(IgA)和ε(IgE)。这里面,IgG的量是远远多于其他几类的,而且它自己还能分成好几个亚类,在人的话主要有IgG1,IgG2,IgG3和IgG4这四种。

2.2 恒定区和可变区

通过对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测定,发现抗体分子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特征。

首先,每条链其实都是由一序列差不多110个氨基酸那么长的重复片段组成的,这些序列看起来很像,但又不完全一样。它们其实就对应着一个一个独立折叠起来的 compact 区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结构域”。拿IgG来说,它的轻链一共有两个这种结构域,然后重链的话一般是四个(可以参考图2)。

其次,比较氨基酸序列发现,重链和轻链在靠近氨基末端的那一段序列差别很大。这种变异主要集中在最前面大约110个氨基酸,也就是第一个结构域;而后面那些结构域,在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链之间反而是不变的。重链和轻链的氨基末端可变区(分别叫VH和VL)一起构成了抗体的V区,这个部分决定了抗体能不能特异性地结合抗原。而重链和轻链上的恒定区(叫CH和CL)则组成C区。重链上的多个C结构域从氨基端往羧基端依次被编号为CH1、CH2、和CH3。

2.3 抗体能被切成功能不一样的片段

这些蛋白质结构域会进一步组合成更大的球状结构。所以当抗体完全折叠并组装好后,它整体看起来像是三个差不多大的球状部分,中间由铰链区里一段柔性的多肽链连着。这个Y形的每一个“手臂”,其实是由轻链和重链的靠氨基端那一半组合形成的;而Y的“主干”部分,则是由两条重链靠羧基端的那一半相互结合构成的。重链和轻链的组合让VH和VL结构域配成对,CH1和CL结构域也是这样。CH3结构域互相配对,但CH2结构域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连在CH2上的糖链反而是躺在两条重链中间。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就位于Y形两臂末端那里,由配对的VH和VL结构域构成。

研究人员常用一些能切断肽链的蛋白酶来研究抗体结构,搞清楚到底是哪些部分负责哪些功能。比如,用木瓜蛋白酶对抗体做有限水解,就能把它切成三个片段(图3)。其中有两个片段是一样的,并且都能结合抗原,我们叫它Fab片段(抗原结合片段)。Fab片段其实就对应抗体分子的那两个相同的“手臂”,里面包括整条轻链,以及重链的VH和CH1结构域。另一个片段虽然不能结合抗原,但很容易结晶,所以被命名为Fc片段(可结晶片段)。这个部分对应的是配对状态的CH2和CH3结构域,也是抗体用来和效应分子或者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不同重链类型的功能差异,主要就体现在Fc片段上。

img

图3:木瓜蛋白酶将免疫球蛋白分子切割成三块,两个Fab片段和一个Fc片段(上图)。Fab片段包含V 区并结合抗原。Fc片段是可结晶并含有C区。胃蛋白酶裂解免疫球蛋白产生一个F(ab′)2碎片和许多小块Fc片段,其中最大的称为pFc′片段 (下图)。

蛋白酶切下来的这些片段,其实和连接两条重链的二硫键位置有关。这些二硫键就在CH1和CH2之间的铰链区,正如图3所示,木瓜蛋白酶是在二硫键靠氨基端那一侧切的,这样一来,Fab片段就被释放出来变成独立的片段,而Fc片段中还连着两条重链的羧基端部分。

另一种蛋白酶,胃蛋白酶,虽然切的是抗体分子大致相同的区域,但它是在二硫键的羧基端那一侧切(看图3)。这样切出来的就是一个F(ab′)₂片段——抗体的两个抗原结合臂仍然连在一起。但这时候重链剩下的部分就被切成好几个小片段了。F(ab′)₂片段的抗原结合特性跟完整抗体是一样的,只是它不能再和效应分子相互作用。所以这个片段既可用于抗体治疗,也可用于研究Fc部分的功能。

现在基因工程也能制造很多不同的抗体相关分子。其中重要的一类是“截短版Fab”,就只包含重链的V区,通过一段人工设计的肽段连到轻链的V区——这叫“单链Fv”(scFv),名字里的Fv是指可变片段。Fv分子因为尺寸小,容易穿透组织,可能会成为有价值的治疗药物。比如,可以把Fv和毒素蛋白连在一起做成“免疫毒素”,用在肿瘤治疗里,尤其是当Fv能特异识别肿瘤抗原的时候。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