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卫健委已将奥美拉唑列为重点监控药物!医生:服用千万注意5个点

危重急救版达人 · 发布于 11-05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1368 浏览

在日常生活中,胃部不适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健康问题,反酸、嗳气、胃部灼烧感等症状时常困扰着人们。面对这些不适,部分人会自行购买药物缓解,却往往忽视了药物使用的规范性与潜在风险。奥美拉唑作为常见的抑酸类药物,因被不少人视为 “治胃万能药” 而广泛使用,但不当服用可能带来健康隐患。32 岁的张女士就因自行长期服用奥美拉唑,在缓解胃部症状的同时,查出胃息肉,这一经历为大众敲响了合理用药的警钟。国家卫健委已将奥美拉唑列入《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意味着其使用需遵循严格规范,了解该药物的本质、使用风险及正确方法,对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张女士的用药经历:自行服药的隐患与教训32 岁的张女士近期频繁出现胃部不适,具体表现为胃里 “烧得慌”,每次进食后还会伴随反酸、嗳气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她的日常饮食,还干扰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他人处听说 “奥美拉唑能治疗胃部不适”,便未咨询医生,直接前往药店购买了一盒。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常规剂量,张女士每天服用一颗奥美拉唑,持续服用一个多月。服药初期,她明显感觉到胃部的灼烧感减轻,进食后的反酸、嗳气症状也有所缓解,这让她认为药物效果显著,便继续坚持服用。然而,在一次常规体检复查时,胃镜检查显示她的胃内长有息肉,这一结果让张女士既恐慌又困惑,她立刻停止了服药,并前往医院咨询医生。医生在了解张女士的用药情况后解释,奥美拉唑并非普通 “胃药”,更不是可以随意长期服用的 “维生素”,其长期滥用可能引发包括胃息肉在内的多种健康问题。张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在临床中,类似因自行长期服用奥美拉唑导致健康风险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也凸显了大众对该药物认知的误区与合理用药知识的缺乏。二、奥美拉唑的本质:并非 “胃药” 而是抑酸药许多人将奥美拉唑等同于 “治胃病的万能药”,只要出现胃部不适就自行服用,这种认知存在明显误区。从药物分类来看,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PPI),其核心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而非直接治疗所有类型的胃病,主要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与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的疾病。可以将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形象地理解为 “关闭胃酸分泌的水龙头”。当人体因病理原因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损伤胃黏膜引发疾病时,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活性,减少胃酸生成,为受损的胃黏膜创造修复、愈合的环境。但需要明确的是,胃酸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 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胃酸的强酸性环境能杀灭食物中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起到预防胃肠道感染的作用。若长期通过药物人为抑制胃酸分泌,会打破胃肠道内正常的生态平衡,反而可能引发一系列新的健康问题。三、奥美拉唑被重点监控的原因:滥用现象严重2021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中,奥美拉唑被正式列入,这一举措背后的核心原因是该药物在临床及日常使用中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的年使用量高达数十亿片,在这庞大的使用量中,有相当一部分药物用于没有明确医学指征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部分人仅出现轻微胃胀、胃部不适,未明确病因就自行服用奥美拉唑;还有人将其作为 “预防性药物”,在手术前后、服用其他可能刺激胃部的药物时,或因加班熬夜担心胃部受累,就 “顺手” 服用一颗,认为能起到保护胃部的作用。

在医疗场景中,也存在不规范使用的情况,部分医院会在患者术后 “常规开具三天奥美拉唑”,无论患者是否有胃酸过多相关症状或明确用药需求,导致该药物成为医院内的 “常规用药”,而非基于个体病情的精准治疗药物。这种广泛的滥用行为,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或预防效果,还可能因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对奥美拉唑的使用进行重点监控,引导其规范使用,成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四、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的五大健康风险对于需要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的人群,以下五类健康风险需高度警惕,这些风险均有相关研究及临床案例支持,且与用药时长、剂量密切相关。(一)胃息肉风险增加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奥美拉唑可能导致胃黏膜出现增生性改变,进而引发胃底腺息肉。这类息肉大多属于良性病变,在停止服药后,部分息肉可能会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但仍有少数息肉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长期超剂量服用奥美拉唑的人群,息肉演变为癌前病变的风险会显著升高。张女士在持续服用一个多月后查出胃息肉,就与药物对胃黏膜的长期影响有关。(二)骨折风险上升奥美拉唑会干扰人体对钙元素的正常吸收过程。钙是维持骨骼密度、保障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长期服用该药物会导致体内钙吸收不足,进而引起骨密度下降,使骨骼的强度与韧性降低。这种影响在老年人中更为明显,会显著增加老年人髋骨、脊柱、腕骨等部位骨折的风险。早在 2010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针对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发布过安全警告,明确指出该类药物与骨折风险之间存在潜在关联,提醒临床医生与患者关注这一风险。

(三)微量元素缺乏胃酸在人体吸收铁、镁、维生素 B12 等重要微量元素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参与氧气运输;镁元素对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维生素 B12 则与神经系统健康、红细胞生成密切相关。长期服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会破坏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环境,导致其在体内的含量逐渐降低,引发相应的缺乏症状 —— 铁缺乏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等;镁缺乏可能引起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维生素 B12 缺乏则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手脚麻木等神经异常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病变。(四)肠道菌群紊乱胃酸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是抵御食物中病原体进入肠道的重要 “防线”。长期服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后,这道 “防线” 的功能被削弱,大量原本会被胃酸杀灭的细菌得以进入肠道,导致肠道内菌群的种类、数量失衡,引发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群紊乱会破坏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的发生概率,更严重的是,可能提高肠道感染的风险,尤其是艰难梭菌感染。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人群,发生艰难梭菌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 2 倍以上,这种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伪膜性肠炎,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五)增加某些疾病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长期服用奥美拉唑与其他慢性疾病之间的潜在关联。部分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该药物可能与慢性肾病、痴呆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虽然目前这些研究尚未明确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相关机制仍在进一步探索中,但这些关联性已引起临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奥美拉唑处方时,更倾向于建议短期、按需使用,避免长期连续用药,以降低潜在的疾病风险。五、需谨慎服用奥美拉唑的五种情况奥美拉唑并非绝对不能使用,关键在于明确用药指征,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规范使用。以下五种情况,在使用奥美拉唑时需格外谨慎,避免自行用药。(一)无胃病仅 “预防性服用” 的人群部分人在手术前后、服用可能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时,或因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等生活因素,担心胃部出现不适,便自行服用奥美拉唑进行 “预防”。这种做法缺乏科学依据,且存在健康风险。没有明确的胃部疾病诊断,身体并不存在胃酸分泌过多的病理状态,服用奥美拉唑不仅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干扰正常的胃酸生理功能,增加副作用风险。

(二)长期不间断服用的人群奥美拉唑的使用有明确的疗程限制,一般情况下,连续服用时间不建议超过 8 周。超过这一期限,需由医生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判断是否仍有继续用药的必要,或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药物、调整剂量等)。部分患者因胃部症状反复,便自行长期不间断服用,这种做法会使药物的副作用累积,显著增加胃息肉、微量元素缺乏等风险。(三)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胃酸分泌量本身就比青壮年人减少,且普遍存在钙、维生素 B12 等营养素吸收能力下降的问题。长期服用奥美拉唑会进一步加重这些问题,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神经病变等健康风险升高。因此,医生在为老年人开具奥美拉唑处方时,会更加谨慎地权衡用药的利弊,通常会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并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四)正在服用抗生素或抗凝药物的人群奥美拉唑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代谢过程,进而改变药效或增加副作用发生的概率。例如,它可能影响某些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常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也可能与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氯吡格雷等)发生相互作用,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若需使用奥美拉唑,必须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清单,由医生评估用药安全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风险。(五)有肾功能问题的人群奥美拉唑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对于患有慢性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人群,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会减慢,容易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如加重肾脏负担、引发电解质紊乱等。这类人群若出现胃部不适,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奥美拉唑,必要时医生会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或选择对肾脏影响更小的其他类型抑酸药物。六、奥美拉唑的安全用药细节若经医生诊断,确实需要服用奥美拉唑治疗胃部疾病,需严格遵循以下用药细节,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一)空腹服用奥美拉唑的最佳服用时间为早餐前 30 分钟空腹状态。此时胃内食物较少,药物能快速通过胃部到达肠道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及时作用于胃壁细胞,抑制早餐后胃酸的大量分泌,从而达到最佳的抑酸效果。若在餐后服用,食物会延缓药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影响治疗效果。(二)勿擅自加量药物的剂量与疗程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后确定。部分患者在服药后感觉症状缓解不明显,便自行增加服药剂量或增加服药频次,这种做法存在较大风险。过量服用奥美拉唑会显著增加副作用的发生概率,如头晕、头痛、腹泻等,还可能加重对肝肾功能的负担。(三)按疗程停药当胃部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停药或逐渐减量,避免长期依赖药物。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出现 “反跳性增加”,使胃部症状再次加重,甚至比服药前更严重。因此,停药过程需循序渐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停药方案,如逐渐减少每日服药剂量、延长服药间隔时间等。(四)关注副作用

服药期间,需密切关注身体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包括腹泻、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疹等。若出现轻微副作用,且不影响正常生活,可继续观察;若副作用症状明显加重,或出现严重的异常反应(如呕血、黑便、严重腹泻、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五)定期复查对于需要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的患者(如因慢性疾病需长期维持治疗的人群),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复查项目通常包括胃镜检查(监测胃黏膜情况,排查胃息肉等病变)、肝肾功能检查(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电解质检查(监测钙、镁等微量元素及电解质水平)等。通过定期复查,医生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副作用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健康风险。

32 岁的张女士因自行长期服用奥美拉唑引发胃息肉的经历,为大众提供了重要的用药警示。奥美拉唑作为被国家重点监控的药物,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学规范,不可仅凭个人经验或他人推荐自行购买服用。在出现胃部不适时,应首先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与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避免因不当用药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摘自一点咨询牟平传媒

2 2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